台灣防範COVID-19 疫情原本頗有成效,近期卻首度遭逢危機。英國廣播公司(BBC)一篇文章提到台灣努力爭取疫苗,但在中國提議協助後,台灣領導階層陷入病毒與政治的兩難。
▲報導指出,台灣的政府意識到要遏止疫情,就必須儘快取得更多疫苗。圖為台灣日前收到的COVAX配發第2批、約41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Z)的疫苗。(圖/衛福部食藥署提供)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到27日午夜為止,台灣累計6761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59人病故。
報導提到,在台灣,接種疫苗的人還不多,截至本週,台灣僅收到約70萬劑疫苗,且全台2300萬人口之中,僅1%接種。
文章表示,台灣的政府意識到,要遏止疫情,就必須儘快取得更多疫苗;北京方面已明確表態願意提供台灣所需疫苗,但對台灣來說,點頭答應並不是個容易的政治決定,因為雙方在政治上處於對立。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教授曾銳生(Steve Tsang)點出了台灣的兩難。
他說,這是一種中國不會有損失、而台灣也贏不了的狀況。
如果台灣接受中國的疫苗,會顯得北京似乎比台灣領導階層更有能力照料台灣人民。而如果台灣拒絕接受疫苗,政府可能會顯得好像不重視自己人民的健康;曾銳生說,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最後看起來可能真的會很糟」。
中國國民黨籍的洪秀柱日前提醒總統蔡英文,真正的敵人是病毒,而非北京,呼籲政府儘快接受中國疫苗;其他人也曾提出這類意見。此外,中國官媒試圖強調台灣領袖的困境,這又形成更多壓力。
蔡總統26日表示,台灣曾向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 洽購疫苗,卻遭中國介入。BBC文章指出,蔡總統傾向把中國描繪成阻礙,而不是助益。
不過,曾銳生認為,蔡總統不管用什麼方式解決有關疫苗的兩難,最終都能度過困境。部分原因是,許多台灣人出於對疫苗安全性和效力的擔憂,並不想接種中國製疫苗。
曾銳生表示,另一個原因是,目前疫情仍在可控範圍。
他說,台灣先前防疫做得很好,此一成效應可把病例數維持在相對低點,並避免疫苗難題給蔡總統帶來長期政治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