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醫護和死神的距離 病患插管噴出「氣溶膠」更危險的在後頭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國泰綜合醫院有急診科醫師疑似在為確診者插管時染疫,為感染者插管到底有多危險,一般人可能不知道。麻醉科醫師表示,病患接受插管時會呼出大量「氣溶膠」到空氣中,整個病室會瀰漫病毒;完成插管後,醫護身上的裝備黏滿病毒,事後該如何小心脫卸、消毒,又是另一個巨大考驗。

▲醫護為確診者插管治療,自己也可能染疫。(圖/衛福部台中醫院授權)

謝瀛洲醫師昨(2)日和政論節目《年代向錢看》主持人陳凝觀連線時指出,一般來說如果有病人開始覺得喘,會先由胸腔科和感染科處理,給予一些氧氣的治療,也許是給病人戴氧氣導管或氧氣面罩,如果仍無法讓病患的血氧濃度回到90%以上,可能需要進一步插管。

大家常聽到的插管,就是從患者口中放入氣管內管,進到支氣管中供氧給肺部,在連接呼吸器的情況下,提高到百分之百的血氧。謝瀛洲說,當病患喘到一定程度時,可能被收治到重症病房,再由麻醉專科醫師來執行插管(最嫻熟插管技術的就是麻醉科)。

幫確診者插管對醫護來說也是高風險,謝瀛洲表示,執行插管會導致氣溶膠(aerosol,一般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懸浮在氣體中形成的分散體系,同時也是一種懸浮微粒)產生,因為病人張嘴後管子接觸其呼吸道,裡面的病原體會傳播得更快,逸散更多氣溶膠,所以插管要由專業麻醉科醫護穿戴足夠防護裝備(N95口罩、全身防護衣或陽壓裝置等)。

接受插管治療前,病患一定很喘,每呼出一口氣都含有高量的病原體,病房空氣中可能瀰漫著病毒。謝瀛洲說,如果碰上「困難插管」,狀況會更加棘手,比方說有些人嘴巴比較小、肥胖或動過頸部手術,建立氣道的難度較高,此時需要一些輔助的工具或器械。不過,最可怕的在後頭。

「插完管之後,由於和病患共處一室,醫護身上的兔寶寶裝和外圍防護設備勢必沾滿病毒,如何脫卸是更重要的事情。」謝瀛洲透露,多數因插管染疫的醫護其實是在這一個環節出事,因此臨床上對於執行插管後的裝備脫卸有一定的SOP,最理想的情況是外圍有第三者即時監控和指示,插管人員事後還要立即進行全身清潔和消毒。

謝瀛洲指出,插管是很耗費人力和時間的危險任務,除了出動麻醉科醫師、麻醉科護理師、外圍監控人員,呼吸治療師和加護病房護理師可能也要在事前協助病患擺定姿勢,並在插管完成後立刻接手。麻醉科派一組人員出去為一名新冠肺炎病患插管,從穿衣服到執行結束後卸下裝備,再熟練的人都需要半個鐘頭以上,倘若碰上困難插管的狀況,經常要1個多鐘頭之後才會結束任務歸來。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務必戴上口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直播中LIVE】台、日12強複賽再交手 賽後記者會回顧精彩瞬間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