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九旬翁染疫重症「3天就拔管」氣走死神 醫師:插管≠絕望

記者陳弋/新北報導

這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又快又急,加上「隱形缺氧」等特殊病徵,許多患者會在尚無不適的狀況下,被醫護人員告知需要插管,因此產生畏懼或抗拒的心理,恐導致延誤治療。醫師表示,插管其實是在爭取時間,讓藥物發揮作用,它是一種積極搶救的手段,不代表失去希望。

▲護理師照顧插管患者。(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表示,截至6月14日為止已成功為44名新冠肺炎病人拔管,順利控制病情,其中最年輕者32歲,最年長的是90歲。胸腔內科主任藍冑進指出,及早插管不只是為了搶救生命,更是爭取時間讓藥物發揮作用,以利提早拔管復元。

該院透露,最年長的拔管者是一名90歲男性,當初從外院直接轉入加護病房,插管3天即拔管,病況穩定,體力精神都好,3週後順利出院。

▲90歲新冠肺炎患者順利拔管出院。(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另外,還有一名40歲左右的男性病患,入院前體重約150公斤,入院2天後病情惡化,緊急插管轉入加護病房,歷經9天奮戰,醫師評估他病況穩定,拔管轉回專責病房。由於長時間臥床加上體重過重,男子稍微移動就會呼吸喘、心跳加速,但在醫療團隊的陪伴下持續復健,慢慢找回行走能力,最後平安返家。

一般而言,臨床醫師會依據病患動脈內氧氣的壓力(PaO2)以及給氧分率(FiO2)來評估病人的氧合指數,確認是否缺氧。如果必須插管,會適時使用鎮定劑、肌肉鬆弛劑協助病患放鬆,減緩不適。

由於新冠肺炎患者具傳染風險,醫護人員須著全套隔離裝備,不僅影響手感、視野,也增加插管難度,因此往往會和麻醉科醫師合作進行。病患氧氣濃度不足(氧合指數小於150mmHg)、呼吸費力,嚴重至輔助肌肉明顯用力以及出現意識障礙甚至休克,都是臨床醫師會考慮插管的情況。

▲呼吸治療師記錄插管患者健康狀況。(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藍冑進醫師說明,插管後若病況穩定,醫療團隊會逐步將鎮定藥物減量,調整呼吸機的壓力模式,從完全由機器幫助呼吸,改成輔助呼吸的模式,最後再執行自主呼吸訓練;若插管病人可以在不倚靠機器的狀態下自主呼吸半小時到2小時,就可以考慮拔管。以台北慈濟醫院為例,拔管天數平均為6.5天,最快2天,最久10天,僅少數病人肺部狀況嚴重,仍須透過呼吸器維持呼吸。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務必戴上口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