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在家防疫恐悶出病來 精神科醫師6大建議:建立「儀式感」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本土COVID-19疫情延燒,全國三級警戒已持續近1個月,各企業陸續調整成居家上班,學校遠距上課。民眾長時間宅在家,看著疫情新聞,不免容易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快要悶出病來。精神科醫師認為,此時調整心理狀態,建立生活儀式感,可以減緩心理不安。

▲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施姸安建議民眾在家適度伸展筋骨,或到陽台曬曬太陽,有助減緩不安的情緒。(圖/記者陳弋攝影)

病毒圍城,三級警戒持續實施,許多人為了防疫足不出戶,面對突來其來的生活改變,如何宅在家又不悶壞,同時保持正向思考?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有6點建議:

一、心態放輕鬆,要警覺但不要緊張。以暫時休假的態度,做好自我防疫,保護自己及家人。

二、安排結構化生活,有效時間管理。防疫在家,生活更需要規律,長時間混亂的生活作息,反而容易引發焦慮、失眠。若是WFH(居家工作)應規劃工作和休息時間,建立生活的儀式感,整理思緒,讓自己有學習新事物的動力。

三、以正向幽默的角度看待疫情新聞,學會苦中作樂的能力,找尋生活小確幸。若出現焦慮、憂鬱的情形,應減少關注疫情資訊的頻率,轉移焦點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像是聽音樂、追劇、跳舞、運動、線上課程學習等。

四、以電話或網路視訊關懷親朋好友。社交隔離宅在家,容易有失聯感及焦慮感,藉由主動聯繫他人突破心中的孤立感,找到情感連結,也很重要。

五、保持居家運動習慣。長期待在家裡無法外出也是一種壓力,建議在家適度伸展筋骨,看視頻學習瑜伽、跳舞等,或在陽台曬曬太陽,都有助於身心放鬆。

六、對疫情控制保持信心。

此外,停課不停學也是家長的另類考驗,施姸安指出,疫情改變生活型態,學童遠距教學紛紛上線,雖多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但家長蠟燭多頭燒,為了避免與家人的摩擦,父母要學習分工分時休息,給彼此空間。比方說一人在客廳,另一人在房間,安排小朋友居家運動課程,跟著影片跳舞或運動兼顧健康。

疫情未歇,端午節即將到來,施姸安提醒大家不要返鄉,以免造成人流群聚,將風險帶往老家。今年可改以電話視訊關懷家人,告知長輩防疫資訊,傳播正能量,減少焦慮的情緒,或寄送愛的包裹(如防疫物資、健康食品或將返鄉交通費轉成紅包),都是愛的表現。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務必戴上口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