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印刷版今天最後發行,終結了26年的歷史;有人說,去年7月實施的港區國安法,早已預告了蘋果日報今天的命運。
▲香港蘋果日報24日發行最後一版,終結26年歷史。蘋果日報一直被北京方面視為「反中亂港」的報章,圖為香港警方2020年8月10日派出大批員警進入蘋果日報大樓搜證。(圖/中央社檔案照片)
香港主權轉移以來,蘋果日報一直被北京方面視為「反中亂港」的報章,一些分析指出,前年「反送中」運動爆發後,北京方面顯然下定決心,以法律手段處理這個「眼中釘」。
而去年7月實施的港區國安法,就成為泛民主派及支持者頭上的利劍;警方國家安全處也先後以違反國安法為由,拘捕了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等泛民領袖。
上週,國安處還逮捕了蘋果日報及其母公司壹傳媒多名高層,並起訴其中兩人。
▲警方國家安全處也先後以違反國安法為由,拘捕了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等泛民領袖。圖為2020年8月11日發行的香港蘋果日報,頭版報導老闆黎智英被捕消息。(圖/中央社檔案照片)
除了逮捕行動外,保安局還凍結了蘋果日報有限公司等3家關連公司的資產,合共港幣1800萬元,以致公司無法向員工發給薪水。蘋果日報管理層在缺錢及擔心再有員工被捕的情況下,只好結業,結束26年的歷史。
近日以來,蘋果日報事件備受關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被問到此事時說,事件與新聞工作無關,強調這是一起違反國安法的案件。
不過,對於許多蘋果日報的讀者及社會菁英來說,這卻是對新聞自由的「嚴重打壓」。
曾在蘋果日報任職的資深媒體人李月華近日向媒體說,當前媒體面對的環境比過去惡劣,並指壹傳媒在沒有審訊、沒有裁決之下,公司資產被凍結,「這樣恐怖的做法,今日發生在蘋果日報,明天可以是明報或其他媒體」。
新任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接受明報訪問時說,「現在說香港新聞自由最黑暗都沒用了,一定是最黑暗,我們就唯有努力在狹縫生存」。
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日前接受明報訪問時說,蘋果日報能否生存不單反映出媒體市場情況,「也是一國兩制的寒暑表」,如果消失的話,反映出政權「失去了對這種聲音的容忍之量」。
他認為,蘋果日報的停運對港人及公眾知情權都是損失,並相信事件對其他媒體有警告意味,「讓大家知道有些紅線實際存在,可以言入罪」,預料部分原本較敢言的媒體未來會向中間靠攏,以換取生存空間。
他並說,近期不少媒體遭到「整頓」,例如官方香港電台不准某些節目繼續播放,「立場新聞」也遭親北京報章點名批評等。
在「反送中」及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官方港台明顯成為被整頓的對象,新任廣播處處長李百全3月掌管港台後,港台屢現人事變動,包括曾以激烈口吻詢問林鄭月娥的助理節目主任利君雅不獲續約。
最近,港台也解僱了主持人曾志豪,他過去一向主持具政治諷刺性的節目,同樣被建制派人士視為「反中亂港」的人物。
但相比之下,蘋果日報面對的卻是「滅門之災」,是首家因為港區國安法而關門的媒體。
當局會否繼續以違反國安法為此起訴其他媒體人,目前不得而知,但根據記協年初公布的調查,新聞界對此是有憂慮的。
記協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本地新聞自由的評分急跌,並創下歷史新低。
這次調查於2至3月進行,評分由最低的0至最高的100分。在公眾部分,「新聞自由指數」為42.6分,比之前一年的指數略為回升0.7分。
但在新聞從業員部分,指數只有32.1分,較2019年大跌4.1分,短短兩年間,已累計下跌了8.8分。
據公布,367名受訪新聞從業員中,91%認為香港新聞自由的整體情況比一年前倒退,多達85%受訪者同意港府是打壓新聞自由的來源。
記協指出,港區國安法訂立後,「港府持續打壓新聞業界,警方闖入新聞機構肆意搜查、起訴追尋真相的記者」等,令新聞採訪工作變得寸步難行、艱險重重。
面對困難,有人迎難而上,有人會退卻,一些支持泛民的媒體或意見領袖似乎選擇了後者,比如被視為支持泛民的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23日在明報發表告別文章,從此停寫。
蔡子強自1995年起就開始在明報寫文章,但今天卻要「告別」,他在文章中表示,「告別的不單是朋友,也包括我們長久以來的生活方式和相信的價值,例如無罪推定、言論自由……」。
蘋果日報的倒閉,以及蔡子強所表達的悲觀情緒,相信令不少人對本地新聞自由打上問號,未來情況是否繼續如此,或如同官方所說,基本法保障新聞自由,蘋果日報事件與新聞無關,且讓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