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台灣今年五月中爆發大規模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全國進入三級警戒近2個月,不僅民生消費產業哀鴻遍野,連民間運動場館也直呼快撐不下去。中華民國撞球總會今(12)日發函向行政院陳情,台灣目前剩下220家球場,歇業至今2個月,恐連帶影響撞球運動發展,期盼政府能提供球場和球員疫情紓困,並儘早規劃微解封。
▲撞球總會發函行政院請求紓困球場業者和選手。(圖/翻攝自中華民國撞球總會臉書專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7月8日宣布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同時公布各項適度鬆綁措施,包括部分室內外運動場館和健身房等場所有條件開放,其中卻不包括撞球場。中華民國撞球總會今天發函行政院,提出四大聲明:
一、因疫情關係,全國約僅存220家撞球場,歇業2個月,造成無法繼續生存下去,若因此關閉將影響日後撞球運動發展。
二、選手無法正常訓練及依賴在球館擔任教練一職,無法生存下去,一一離去將嚴重影響撞球運動發展。
三、請求協助運動場館及運動員疫情紓困。
四、為使撞球運動能順利持續發展,解救撞球場館及運動選手,請求早日微解封,在疫情管制下早日准許營業。
中華民國撞球總會創會會長凃永輝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時透露,雖然台灣今年才爆發第一波大規模疫情,其實國內撞球館生意從去年開始就受到疫情影響,客流逐漸減少,去年到現在至少倒了15家。
資深的球友都知道台灣是撞球王國,培養出許多世界級的選手,大家耳熟能詳的包括趙豐邦、楊清順、李昆芳、張皓評、吳珈慶(已入籍中國大陸)、呂輝展、柯秉逸、柯秉中、張榮麟、柳信美、林沅君、周婕妤等人。凃永輝感嘆,1998年台灣選手在曼谷亞運摘下3金,同年國內舉辦第一屆安麗盃,一度帶動撞球風潮,當年全台號稱有3000多家球場。
▲台灣撞球館數量從1998年號稱的3000多家,逐年減少到現在的220家。(圖/記者陳弋攝影)
凃永輝說,經營一家撞球場不簡單,要符合甲級消防標準(像是自動灑水設備就很花錢)又必須開在商業區,房租、裝潢、設備、水電、人事成本加總使得利潤不高。隨著時代演進和運動風潮改變,撞球盛世不復以往,球場一家接著一家關門,剩下2百多家,去年起不幸又遇上疫情,對撞球場的經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凃永輝還提到,撞球場如果持續歇業下去,受影響的不僅是業者本身的生計,由於球場就是選手的搖籃,失去這個重要的練習和比賽的空間,撞球運動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將連帶受挫,希望政府也能正視他們的聲音,提供疫情紓困,早日准許開放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