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家/發生率翻倍!經期變長出血增 輕熟女竟得子宮內膜癌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女性注意,經期變長、莫名出血增加,可能是子宮內膜癌。年僅40多歲的小婷(化名),因為初現經期延長、經血增加而就診,經醫師子宮內膜刮搔後,發現是「子宮內膜癌」。婦產科醫師呼籲,女性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近幾年已超越子宮頸癌,且發生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常見症狀為非經期出血、骨盆痛等,若能早期發現,治癒率仍相當高。另,醫師也表示,現有新的方式,可透過基因檢測的分子診斷技術,一次檢測多個甲基化基因,能早期預防、篩檢以及後續追蹤子宮內膜癌,日前已通過食藥署(TFDA)創新醫材審查認證。

▲子宮內膜癌。示意圖。(圖/門諾醫院提供)

子宮壁是由3層組織所構成,最內層稱子宮內膜。當女性到了生育年齡,子宮內膜每個月就會增厚一次準備讓胚胎著床;如果沒有懷孕,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形成月經。振興醫院婦產部醫師李偉浩表示,而子宮內膜癌是指從子宮最內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癌跟子宮頸癌一樣,都會造成不正常的出血,雖好發年紀為停經後的婦女,但近年也出現年輕患者(如上述個案),由於尚未停經,有時會誤認為是月經異常的輕症。

雖然不少女性有些陌生,但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已排在子宮頸癌及卵巢癌的前面。據衛福部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子宮(體)內膜癌在女性10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6,每10萬人中有2787名個案,超越第7名卵巢癌的1557人、跟第9名的子宮頸癌1433人。 若以癌登資料往前10年觀察,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竟從2007年的1165例,增加到2016年的2462例,增加了一倍之多;並在2010年出現黃金交叉,子宮內膜癌排名正式超越子宮頸癌,增幅驚人。

▲振興醫院婦產部醫師李偉浩表示,子宮內膜癌若是初期,透過手術治療效果非常好。(圖/翻攝自李偉浩醫師臉書)

而子宮內膜癌在治療上,李偉浩說若是初期,透過手術治療效果非常好,但若進入中後期,則常需要化學加上放射治療。最近則有免疫療法(PD1, PDL1)被證實在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有幫助。如上述個案小婷檢查後,在最早期(Ia期)就被診斷並進行達文西機械手臂婦癌分期手術,術後休養一天便順利返家,回診時也恢復良好。

不過,李偉浩也提醒,即便是子宮內膜癌初期,手術完後仍有非常少數復發的風險,所以治療後長期的追蹤仍是最為重要的。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