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綜合報導
胰臟癌因難早期發現,加上惡化速度快,所以被稱為「癌中之王」,但其實癌症中的無聲無息殺手還有膽囊癌,因為它同樣在初期毫無症狀和表徵,發現時常常晚了或是出現轉移的情況,存活率也不高。究竟膽囊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呢?對此,彰化秀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漢斌就整理出完整的資訊,並直言,膽囊癌會難發現和存活率低的主因是,「沒有很好的篩檢方法,而且疾病往往在不引起症狀的情況下發展。」
▲黃漢斌醫師分享日前的案例,表示一名8旬患者,自述無明顯不適就醫,一檢查和手術後確診是膽囊癌。(組圖/資料照)
回憶高齡80多歲的阿嬤患者,秀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漢斌表示,會診這名阿嬤時發現,她的膽囊內滿布膽石,但她說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後來進一步抽血檢查,果真發現肝膽指數異常,「滿滿的膽結石中,膽囊呈現一個三公分可疑陰影,經手術切除膽囊確診膽囊癌。」黃漢斌進一步解釋,早期的膽囊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切除膽囊後多半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但這部分也得考量腫瘤生長於膽囊壁的深度及位置,考慮切除部分膽道、部分肝臟、及淋巴結廓清,甚至需做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
「若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例如肺、骨頭等)之膽囊癌可以作放射線療法或化學療法,但效果通常都很差。」黃漢斌醫師表示。
▲談及膽囊癌,黃漢斌醫師建議,若自身有符合幾個「危險因子」和膽結石,建議趕緊就醫檢查。(圖/資料照)
談及膽囊癌,黃漢斌說,發生機率並不高,但可能因不同族群的各種因素所影響,包括感染、膽結石、發炎或飲食,雖然這癌症無症狀,但他建議,若膽結石合併幾個「危險因子」,那就得趕緊就醫,並討論手術治療的必要性。
至於膽囊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黃漢斌醫師整理出五大類,如下:
一、年齡和性別:大多數確診此病的人年齡介於85至89歲之間。膽囊癌常見於女性。
二、膽結石和炎症:膽結石和膽囊炎是膽囊癌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有膽囊疾病史(主要是膽結石,其中又以大於三公分結石顯示更高的風險)的人患膽囊癌的風險較一般人大約高5倍。
三、膽囊癌家族史:有膽囊癌家族史的人,患膽囊癌的可能性也較無家族史的人高出5倍的風險。
四、種族: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區和不同種族,罹患膽囊癌的風險也大不相同。世界上膽囊癌發病率顯著升高的地區是「拉丁美洲」與「亞洲」;低發病率地區包括西方國家(如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和紐西蘭)、地中海和西歐國家。
五、膽囊瘜肉:這些小增生病變不是癌症,許多成年人都有。 它們在膽囊的內襯上生長。有些人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展成癌症。瘜肉越大,癌變的風險就越大。如果瘜肉大於1公分,則需要評估進行膽囊切除手術。
至於罹患膽囊癌的存活率,黃漢斌醫師表示,平均5年存活率為19%,但存活率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癌症的位置和擴散的程度(稱為分期),已擴散到周圍組織或器官和/或區域淋巴結,則5年存活率為28%,如果癌症已經擴散到遠端器官,5年存活率為2%。如果在擴散到膽囊外之前得到診斷和治療,5年存活率為65%,卻只有約五分之一的膽囊癌在這個局部階段被診斷出來,「其主因為沒有很好的篩檢方法,而且疾病往往在不引起症狀的情況下發展。」
✎黃漢斌醫師 /「斌」紛外科視角臉書粉專:https://reurl.cc/7rbk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