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7大「求救信號」看見了?肺癌關鍵知識一次看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11月17日是「世界肺癌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癌症死亡人數肺癌排第一,台灣也是如此,我國108年有9,701人死於肺癌,占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數的19.3%。衛福部國健署提醒,肺癌常見7大警訊,民眾應留意自身健康變化,儘早就醫檢查。

在台灣,肺癌高居國人死因首位,每年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在許多歐美先進國家,肺癌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在肺癌諸多危險因子當中,菸害占70~80%,空氣污染占15%,職業暴露(如石棉和粉塵)、肺部病史(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家族史、炒菜油煙等也是危險因子。

肺癌初期通常症狀不明顯,但瞭解肺部的「求救信號」,有助提高自我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常見的肺癌症狀包括:持續咳嗽且未見好轉、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骨關節疼痛、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民眾若出現上述症狀,雖可能不是肺癌引起,仍建議尋求醫師諮詢與評估,找出原因及早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該如何早期確診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同時,醫師可根據結節的大小和CT影像的型態,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提供後續臨床處置建議。

國際實證資料顯示,LDCT對「重度吸菸族群」(抽菸超過30年、戒菸短於15年),可以降低2成死亡率。而衛福部補助台灣肺癌學會「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之研究」初步研究結果,支持針對具肺癌家族史者進行LDCT肺癌篩檢。

依據國健署與相關醫學學會以及民間團體共同訂定之《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手冊(醫療版),建議以下4個高風險族群進行LDCT篩檢:年齡介於50到80歲,抽菸超過30年之民眾(含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者);具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罹患肺癌);有肺部病史者(如肺結核、慢性肺阻塞症);暴露於氡氣環境或特定職場環境工作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油化學工業、石棉接觸者,或長期暴露在有粉塵、油煙、棉絮、化學物質、放射環境下的人

不過,LDCT肺癌篩檢可能衍生以下風險,提醒民眾在決定做篩檢前應事前瞭解:

一、過度診斷的疑慮:使用LDCT肺癌篩檢,會診斷出惡化緩慢的肺癌,這些人就算不接受篩檢,終其一生也可能不會出現症狀或提早死亡,因此會有少數的比例屬於過度診斷。

二、假警訊的壓力:美國大型試驗指出,重度吸菸者接受LDCT篩檢,每4人就有1人為陽性,但每100位陽性個案中只有4人確診肺癌,假警訊恐造成民眾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三、輻射暴露的風險:LDCT肺癌篩檢平均1次的輻射暴露約1.5毫西弗,約為在台灣1年的天然背景輻射量。

肺癌依其生物特性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在台灣,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9成,其中肺腺癌則是常見的類型,其次為肺部鱗狀細胞癌。肺癌治療方式複雜且日新月異,包括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

●手術治療:手術切除病灶,一般是早期肺癌病患的首選治療方式。

●化學治療:使用特殊藥物抑制癌細胞生長,使其皺縮,甚至殺死癌細胞,但也會影響正在生長的正常細胞。

●放射線治療:透過高能量放射線治療肺癌病灶,對於輻射照野內的所有細胞都有殺傷力,但是癌細胞較易被放射線殺死,正常細胞對放射線的耐受性較強,且較易修復。

●標靶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所發展的藥物,其中EGFR及ALK突變基因的藥品已納入健保給付。針對EGFR的有gefitinib(艾瑞莎)、erlotinib(得舒緩)及afatinib(妥復克)等3項標靶藥物;ALK則有crizotinib(截剋瘤)、ceritinib(立克癌)及alectinib(安立適)。

●免疫治療:癌細胞會抑制免疫細胞調控,造成癌細胞過度增長,免疫療法為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重新喚起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立院榮譽顧問EP.62】台灣成棒首次世界級冠軍!3Q直擊東京巨蛋台灣隊奪金現場!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