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綜合報導
▲針對遭韓國公平會開罰一事,長榮、陽明做出最新回應。(圖/資料照)
韓國公平會以違法操縱運價為由,裁罰23家船公司,台灣貨櫃三雄「長榮、萬海、陽明」也名列其中,陽明海運、長榮海運也發布最新回應,兩公司皆表示,「尚未收到相關資料,將待收到相關資料後,再行研擬後續處理方式。」
長榮海運表示,針對媒體報導南韓公平會(KFTC)對二十幾家航商之運費涉嫌違反法規而開罰一事,目前尚未收到KFTC之處分書,對於相關資訊及處分內容尚待釐清,俟收到相關資料後,將研議後續處理方式。
陽明海運表示,目前尚未收到裁決書,無法了解本案具體認定事由,但依韓國公平會新聞稿指出本公司裁罰金額約200萬美元,該裁罰金額對公司財務並無重大影響,且本公司相關業務人員均無相關刑事責任,後續處理將於收訖裁決書後再行評估。
韓國公平會今(18)日針對現代商船、長榮、萬海等23家航商裁罰962億韓元(約新台幣24.4億元),裁罰理由為過去15年操控韓國至東南亞間多條航線運價。
涉案台灣業者包括CNC、長榮、萬海及陽明,分別遭罰11億6900萬、33億9900萬、115.1億、24億1900萬韓元。
貨攬業者分析,韓國以出口為導向,出貨不順、高運價讓業者壓力大增,推估是業者集體向韓國公平會舉報。不過,韓國公平會要舉證船公司涉嫌聯合壟斷「恐有難度」,最終結果仍待觀察。
他進一步指出,船公司對運價相當敏感,絕不談論運價、合約,否則恐遭舉報集體壟斷。像是根據美國規範,船公司若要調漲綜合費率附加費(GRI),須提交資料供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備查。雖然美國屢次大動作調查運價,但業者已依法申報,官方查無不法,導致調查「雷聲大雨點小」。
貨攬業者說,海運市場過去曾低迷10多年,船公司咬牙苦撐,這波海運多頭純粹因塞港難解,供需失衡,市場機制帶動運費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