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和珅在歷史劇中的形象。(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清朝宮廷的故事,經常成為影視作品中的好題材,其中「乾隆皇帝」相關的故事,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在乾隆時代,清朝的國力達到頂峰,卻有出現最大貪官「和珅」,其貪汙的數量,更讓人嘖嘖稱奇,兩人也有許多互動。
和珅跟著乾隆超過20年時間,是宮中老練的大官,因此非常了解乾隆的脾氣,也能從細節中,觀察到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然而,就在乾隆85歲大壽時,就面臨了一項尷尬的抉擇,就是「禪讓」。由於康熙帝在位61年,乾隆不願打破阿公的年份紀錄,因此是少數在活著的時候,就提前退位的皇帝。
就在85歲大壽時,熱愛寫詩與書法的乾隆,提筆想寫些字,不過最後只寫了一個字「礻」,也就是「示部」的縮寫。原本以為乾隆會大書特書的官員們,看到了「礻」字反而愣住了,完全不懂乾隆想表達什麼。反而,和珅看懂了,與其說他瞭解乾隆的掙扎,更可以解釋成「乾隆要退位了,好日子要過完了」。
有鑑於此,和珅在步出宮殿時,就感嘆一句「吾命休矣」。原來,和珅的榮華富貴全是乾隆給予的,太子的老師朱圭又和他是死對頭,新皇登基必然會拿他開刀。另一項錯誤,就是和珅沒有在嘉慶帝登基時,討好上位者,和嘉慶等當權派對幹的結果,就是換來抄家的下場,他的故事也成為清朝的一段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