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蔬菜如果吃錯方式,毒素恐怕跟著吃下肚。(圖/翻攝自pixabay)
大家都知道要多吃蔬菜水果對身體好處多多,除了預防多種疾病之外,還能平衡體內酸鹼值、促進腸胃蠕動…等等,讓身體更健康,但是要注意了,吃蔬菜也是要「聰明吃、正確吃」,因為有些蔬菜的營養價值雖高,但錯誤的處理方式反而會讓營養素流失,導致吃蔬菜變得很雷!
台灣權威毒理專家招名威就表示,食材儲存的時間越長,營養素損失就越多,尤其是青菜。以菠菜為例,在常溫放置的情況下,每多一天,維生素C就會減少,最多可達84%。而且儲放的位置也應選擇乾燥、通風、陰涼的地方,若環境不佳,或是冰太久,不僅養分易流失,濕度較高時還容易發霉、滋生細菌,甚至腐爛、變質,不知不覺毒素就跟著吃下肚!
還有小黃瓜在生活中很常見,可用於涼拌、熱炒、做湯,不同吃法各具風味,但是根據食藥署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小黃瓜100公克來計算,就含有96.1克的水分,剩下的克數內只剩下的膳食纖維,及微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C、鉀、鈣、鐵等成分。因此,蔬菜若只單吃小黃瓜的話,可能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
茄子也是一種水分含量很高的食物,100克中就含有約93克的水分,其餘的是礦物質、維生素等成分。招名威教授建議,茄子最好不宜高溫過度烹調,這樣只會使其中水分和水溶性的養分流失,相反的卻會把外在的油分吸到茄子身體內。此外,油炸茄子也可能會吸收過多的油脂,可能讓我們不知不覺就攝取過多的脂肪。茄子有茄鹼成分,過量食用對胃腸道會有刺激作用,若是消化道較為敏感的族群,適量食用會是比較建議的原則。
不過招名威教授也強調,上述蔬菜不代表完全不能吃,「只是要吃對方式」,因此我們也必須建立多方攝食的習慣,才可以營養均衡又健康。
▲蔬菜在清洗時也有眉角要注意,才能減少農藥暴露的風險。(圖/翻攝自pixabay)
包括蔬菜調理前的順序也很重要,這會影響我們吃的安全。招名威教授建議,蔬菜調理前應該是先洗後切,這樣才能盡可除去附著在蔬菜上的農藥,降低攝食農藥的風險。清洗時先以清水浸泡數分鐘,讓農藥溶解在水中,倒掉水後,再以小水流的方式沖洗,完成後再切,才能避免蔬菜表面殘留的農藥汙染刀具,減少農藥暴露的風險。
還有烹煮的過程也是關鍵,招名威教授表示,蔬菜中的維生素會受到氧化而大量流失,時間越久保留越少,其中又以水溶性的維生素類別最為明顯,所以儘可能縮短烹煮時間,調理後更要儘快吃完。最後招名威教授建議大家,多方攝取蔬果是正確的,但還是要以「原型態」的飲食模式為主,才能在飽餐之際,又可獲得有效的營養元素,讓慢性發炎遠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