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除了確診、病歿數 醫揭未來疫情進展!有兩件事影響大

記者張雅筑/彰化報導

疫情除了帶來生活的不便、衝擊,更讓許多人的健康受到影響。(示意圖/資料照)

▲疫情除了帶來生活的不便、衝擊,更讓許多人的健康受到影響。(示意圖/資料照)

談及國內疫情狀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為高原期,至於會不會有推估的高峰,還有待觀察。陸續許多民眾都遇上親朋好友染疫或被隔離等情形,究竟未來的疫情會如何走?日後台灣真的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嗎?對此,醫師黃漢斌表示,未來疫情的進展,除了確診、病歿數字,影響最大關鍵其實是這兩件事,也就是絕大多數人的疫苗接種和健康管理、態度,因為不怕死的行為仍可能帶來憾事和限制。

新冠肺炎變異株Omicron來勢洶洶,造成台灣本土確診人數急劇上升,近期每日也都有不幸病歿的案例。對於疫情,彰化秀傳一般外科醫師黃漢斌提出不同看法,他表示,目前疫情進入「高原期」,許多人都確診,或是身邊的親朋好友染疫、被隔離或正在自主健康管理等,這明顯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和焦慮感,但未來一週的疫情進展,他直言,「影響最大的並非來自於今天的確診數字與死亡人數,而是現在健康的絕大多數人是否有做好「疫苗接種」(特別是老人、有慢性病及小孩)、確實「自主管理」(洗手、口罩、社交距離、居家隔離政策遠離群眾)。」

醫師表示,未來一週的疫情進展,影響關鍵應是健康的絕大多數人是否有做好「疫苗接種」還有「自主管理」,包括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和居家隔離政策等。(示意圖/資料照)

▲醫師表示,未來一週的疫情進展,影響關鍵應是健康的絕大多數人是否有做好「疫苗接種」還有「自主管理」,包括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和居家隔離政策等。(示意圖/資料照)

黃漢斌醫師語重心長表示,「與病毒共存」不該是僥倖染疫後只是輕症而已,應想想身邊的人還有誰還為接種疫苗,再者也不是從此不做好防疫,因為不怕死的行為,很可能會為許多人帶來生命的威脅及行動上的限制。他認為,現在大家該做好的是,用「誠實」、「互信」、「關懷」,配合防疫政策;好取代「抱怨」、「謾罵」、「譴責」,散佈恐慌性或煽動性言論。

此外,黃漢斌醫師也引述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與美國NI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跨國合作研究,內容為台灣每年流感死亡人數,就研究指出,每年估計約有4,500人死於流感,換算下來就是「每10萬人約有20人死於流感」。他解釋道,英美及亞太國家的「死亡率」都是台灣可以作為警惕和參考的資料,因為同樣為0.1%的死亡率,可以是每十萬人口超過5到23人死亡。

黃漢斌醫師呼籲,與病毒共存和未來的正常生活基礎,是需要大家多一點的努力,否則因為不怕死的行為,很可能會為許多人帶來生命的威脅及行動上的限制。(圖/資料照)

▲黃漢斌醫師呼籲,與病毒共存和未來的正常生活基礎,是需要大家多一點的努力,否則因為不怕死的行為,很可能會為許多人帶來生命的威脅及行動上的限制。(圖/資料照)

黃漢斌強調,參考這些數據並非要檢討亞洲各國的政府效能或醫療條件如何,而是全球接受到「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警告至今,還是可能輕忽「未來疫情走向影響最大的因素」,或是在疫情升溫後相對應的日常生活習慣與行為。黃漢斌舉例表示,自己在馬來西亞的好友解封後雖恢復正常生活,但他們會多一些考量,像是到其他友人家吃飯,知道對方家孩子沒有接種疫苗,他們會先快篩再赴宴,「這其實也算是一種體貼。」

有天台灣也會度過「疫情高原期」,但黃漢斌直言,未來的正常生活基礎,將會是建立在不正常的背景之下,「不恐慌但還是要處事謹慎。新冠防疫,人人有責。」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循疾管署最新防疫指引。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抗疫千日 指揮中心解編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