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致死率達9成!胰臟癌8大高危險群曝 醫揭2預防關鍵

記者張雅筑/綜合報導

有「癌王」稱號的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難發現,逾8成患者確診時已晚期無法開刀治療。(示意圖/資料照)

▲有「癌王」稱號的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難發現,逾8成患者確診時已晚期無法開刀治療。(示意圖/資料照)

癌症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就是胰臟癌,因為它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被診斷出來時多數已到了晚期,再者其致死率高達9成,所以有「癌王」之稱。究竟胰臟癌能不能預防或早期發現呢?對此,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因它隱身在胃的後方,所以發現時腫瘤往往無法開刀治療,且就研究顯示,高達9成的患者會在一年內死亡,至於能不能及早發現,許秉毅強調,其實是可以的,但缺點是需要比較昂貴的費用。

近來許多人都會替自己或家人安排健康檢查,為了就是希望能及早發現罹病因子和潛藏的疾病,但仍有不少人發現,有些癌症、疾病竟是健檢也沒揪出來的,像是資深藝人巴戈,他本身有在定期做健康檢查,但發現胰臟癌時已是末期了,從確診到病逝僅短短半年。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解釋道,胰臟癌會被稱作「癌王」,主因就是它早期症狀不明顯且易侵犯到周遭的血管,藏在胃的後方很難用超音波做完整的檢查,所以發現時,腫瘤常常已大於3公分了。

許秉毅醫師建議,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三年做一次腹部磁振造影檢查等,比較有機會及早發現胰臟癌。(圖/翻攝自許秉毅醫師臉書)

▲許秉毅醫師建議,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三年做一次腹部磁振造影檢查等,比較有機會及早發現胰臟癌。(圖/翻攝自許秉毅醫師臉書)

胰臟癌患者發現時普遍都已屬於晚期,通常會出現上腹痛、黃疸和體重減輕等症狀,但許秉毅醫師直言,「當病患出現上述症狀時,腫瘤多已大於3公分,有周邊血管的侵犯或轉移到遠處的器官,無法作開刀治療了」,且就研究顯示,高達85%的胰臟癌在初次診斷時就已無法開刀,而9成的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會死亡。難道面對「癌王」胰臟癌大家只能認命、等待死神逼近嗎?許秉毅強調,當然不是,以下他就整理出兩大怎樣揪出「早期胰臟癌」兩公分以下的胰臟癌方法:

一、每年作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並抽血驗「胰臟癌指標—CA 19-9」、「胰臟發炎指數—澱粉酶」: 若有異常,則作進一步檢查。

二、每3年作一次「腹部磁振造影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胰臟會受腸胃氣體的干擾,常有死角,磁振造影檢查可以精確的篩檢出0.5公分的胰臟腫瘤,且無輻射線。缺點是費用較昂貴,作一次約需11000元。

許秉毅醫師表示,一般健檢可能因項目不完整,所以無法及早發現部分癌症、疾病,以他自身來說,很早以前,其實就意識到胰臟癌的恐怖,因此建立了一套「胰臟癌主動防禦方案」,用於自己與病患身上。談及正確的「胰臟癌」篩檢目標,醫師解釋道,篩檢目標應定為「找出2公分以下的腫瘤」,因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有8成以上是可以手術治療的。

此外,醫師也整理出胰臟癌的三大症狀和八大高危險群,供民眾參考:

-胰臟癌三大症狀-

▲胰臟癌常見三大症狀,但當病患出現這些症狀時,腫瘤多已大於3公分了。(圖/「吃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授權提供)

一、上腹痛 : 一般是產生上腹悶痛,常常飯後會比較嚴重,有時會痛到背後,常被誤以為是胃痛。

二、黃疸 : 長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常會壓迫到總膽管而引起「阻塞性黃疸」。

三、體重減輕:腫瘤會掠奪病患的體內的營養素,讓自己不斷的成長,造成患者的體重減輕。

-八大高危險群-

▲癌王最愛找這8種人,提醒高危險群應多加注意。(圖/「吃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授權提供)

一、新診斷的糖尿病:研究顯示,新診斷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有1~3%有胰臟癌。

二、胰臟癌家族史:家族內有二位或二位以上的一等親有胰臟癌。

三、慢性胰臟炎

四、酗酒者

五、胰臟囊腫

六、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者:具有此基因突變的人罹患胰臟癌、卵巢癌、乳癌的機會要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七、三酸甘油脂大於500毫克/百毫升

八、高齡:平均胰臟癌的診斷年齡是71歲,2/3的患者在65歲以上,絕大部分患者超過45歲。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隊火力全開戰勝美國隊 賽後記者會談勝負關鍵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