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比爾蓋茲的警告世界嚇到 未來傳染病更多 做4件事成贏家

記者鍾志鵬/台北報導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家。(圖/翻攝自比爾蓋茲ig) 

▲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家。(圖/翻攝自比爾蓋茲ig) 

COVID-19全球已經超過5億4千多萬人確診,超過6百30萬人往生。比爾蓋茲在最新出版的著作《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中強調,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未來只會面對更多傳染病頻繁發生未來,如何保護自己?必須做到4件事,要有創新的防疫工具、即時監測疾病系統、完善的衛生體系以及加大數位轉型。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COVID-19已造成超過6百30萬人往生。(圖/翻攝自《美國約霍普金斯大學》網站) 

▲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COVID-19已造成超過6百30萬人往生。(圖/翻攝自《美國約霍普金斯大學》網站) 

當疫情長浪來襲   新思維.做事方法與科技永遠是最好的解方

比爾蓋茲強調,COVID-19改變了全世界疫情時代,要做到4件事,個人、企業、政府、國家才能夠成為新冠疫情後的新贏家。

1.創新的防疫工具︰新技術不等於創新,新的診斷、治療與疫苗皆需考慮安全與效用。

2.即時的疾病監測︰部署由流行病、大數據、物流等跨領域專家組成的常設專家團隊。

3.完善的衛生體系︰醫療與公衛體系是阻止疫病演變為大流行病的最前線。

4.加速數位大轉型︰具備數位能力,才能在疫後新局勢存活。

但新技術不等於創新,世紀之疫開啟了各項創新,每個人一定要保持新思維跟與時俱進的態度。

WHO指出:過去五十年來,科學家已鑑定出超過1,500種新病原

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說,準備好去面對,傳染病更頻繁發生的未來,新冠疫情的經歷讓人永生難忘….

就像二次大戰改變我父母那一代對世界的認知,疫情也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角度。發現新病原,原本不是什麼新鮮事。WHO指出,過去五十年來,科學家已鑑定出超過1,500種新病原,大多發跡於動物,後來才傳給人類。

古老的傳染病仍存在,就連大部分人都以為是古代才有的鼠疫,還沒有絕跡;WHO每年都接獲至少40起霍亂爆發的通報;在1976年和2018年間,伊波拉病毒共有24起地方爆發和一次地區性流行。如果把小型傳染病算進來,每年可能有200起以上的傳染病爆發。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家。 (圖/翻攝自比爾蓋茲ig)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家。 (圖/翻攝自比爾蓋茲ig) 

「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嚴重影響呼吸道 因為傳播速度快也就特別危險

當一個地方的疫病演變為全球大流行,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打從開始研究傳染病以來,我就一直很擔心這個問題。尤其是「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這類影響呼吸道的病毒,因為傳播速度很快,也就特別危險。

然而,我們正迎來一個全球疫情發生率只會愈來愈高的時代,主要有兩個原因︰

1.一是都市化讓人類以愈來愈快的速度侵占自然棲地,與動物的接觸變多,病害也更有機會從動物跳到人身上,在最近30次無預警的疫情大爆發中,有四分之三都牽涉到人類以外的動物。

2.另一是國際旅行愈來愈頻繁,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每年國際入境人次高達14億,而1950年時只有2,500萬。

一般人很難想像疾病傳播有多迅速,大部分人都不曾遇過感染人數指數成長的例子。以伊波拉病毒病毒為例,2014年春天,我開始收到蓋茲基金會公共衛生組寄來有關疫病爆發的電子郵件,透露了不祥之兆。

首先是在幾內亞共和國東南部傳出伊波拉病毒的數個感染案例;同年7月,病毒出現在首都柯那克里(Conakry),並跨越國界,在鄰國包括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在內的首都,也出現確診案例。後來病毒散播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七個國家,超過11,000人因此喪命。

伊波拉病毒很可怕  會讓病患七孔流血病患癱瘓

伊波拉病毒很可怕,會讓病患七孔流血,但由於這個疾病發作很快,而且會導致病患癱瘓,所以不會感染上千萬人。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就不一樣了。

新冠疫情的經歷讓人永生難忘,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我父母那一代對世界的認知,新冠病毒也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角度。

疫情會一波接著一波來襲  我們總是措手不及

變異株、突破性感染,更令人不安的是疫情會有好幾波,也就是確診數又突然大增。從歷史上的疫病流行就知道,疫情會一波接著一波來襲,但每回出現新一波疫情,我們總是措手不及。

全球疫情再起不是會不會發生 而是何時會發生

如何終結疫病大流行的威脅?我深信創新的力量。創新不只是採用新技術或研發新疫苗,也可以是新做法、新政策、新方案。說到創新,新技術不等同於創新,更需考量安全與效用,尤其是醫療相關領域的創新。

孩童的新冠感染率比50歲以上成人還高?

在我剛參與全球衛生事務時,每年約有1,00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這個死亡人數本身就已經很嚇人了,更糟糕的是,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些兒童的真正死因……

有些人拒絕接種疫苗,甚至暗指疫苗是邪惡的。在我剛開始汲取全球衛生相關知識時,我發現導致貧窮國家孩童死亡的疾病,有很多從未發生在富裕國家的孩童身上,主要原因是富裕國家的孩童接種了特定疫苗,而貧窮國家的孩童沒有疫苗可接種。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家。(圖/翻攝自pixabay) 

▲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家。(圖/翻攝自pixabay) 

這次疫情  讓我們看到疫苗是拯救性命的一大利器

我的確知道這是個十分複雜的議題。部分原因是因為整個社會對疫苗風險的包容度很低。這種審慎的態度合情合理:畢竟是讓健康的人接種疫苗,如果接種後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就失去意義了。但這次疫情,確實讓我們看到疫苗也可以是拯救性命的一大利器。

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間,還有個議題的爭議性不下於疫苗,就是該不該讓學校停課。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間,世界各國幾乎都曾因新冠疫情延燒關閉學校。2020年4月是疫情高峰,全球有幾乎95%的學校停課。到了隔年6月,也只有10%的學校部分開放。

學校停課的理由充足。孩童在學校裡互動頻繁,原本就是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溫床,換成其他病原怎會不同?而對於學校教職員來說,他們的職務並不包括冒著喪命風險工作。要求年長教師在疫情期間親自教學,而且是在沒打疫苗的情況下,等於要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工作。

但也因為大規模停課,在疫情早期有些數據誤導了我們。早期兒童確診案例較少,一項挪威的研究也發現學校發生的傳染案例較低,讓許多人(包括我)認為,孩童不像成人那麼容易被感染。然而,實情卻非如此。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家。(圖/翻攝自pixabay) 

▲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家。(圖/翻攝自pixabay) 

在美國,截至2021年3月,孩童受感染的機率與18至49歲的成人相似,甚至還比50歲以上的成人還高。最初以為孩童比較不易被感染的論點,很可能是受到許多學校停課的影響,

其實孩童不是比較不容易被感染  而是當時較少機會被感染

但其實孩童不是比較不容易被感染,而是當時較少機會被感染。而當他們真的被感染了,通常比較不會出現症狀,或病情嚴重到讓父母想到要幫他們做篩檢,這個問題可透過大規模篩檢改善。

一旦疫苗問世,教師應該要能優先施打。尤其像新冠肺炎這種對年長者威脅較大的疾病,可能需要將年輕教師和年長教師或與老人同住的教師區隔開來。這麼一來,許多學校就能在採取多層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社交距離,以及保持通風)下繼續開放。

一項研究顯示,德國重啟學校後,確診數並沒有增加,但美國重啟學校後,確診數卻增加了。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德國為了減緩疫情採取的措施比美國更有效。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家。 (圖/天下雜誌提供)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只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家。 (圖/天下雜誌提供)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比爾‧蓋茲 Bill Gates著作《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循疾管署最新防疫指引。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20241122】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