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連日高溫!7月已444人熱傷害 「7類人」列高風險族群

生活中心/許元馨報導

全台連日各地天氣炎熱。(示意圖/資料照)

▲全台連日各地天氣炎熱。(示意圖/資料照)

受到太平洋高壓的影響,全台連日各地天氣炎熱,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今年7月到21日止,全台有444人因熱傷害就醫,是去年同期的1.8倍。衛福部也公布7大類人是易中暑的高風險族群,包括老人、小孩以及過重者(BMI≧24)。

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到21日止,因熱傷害就醫已達444人次,比去年同期多1.8倍,不僅如此,還直接超越整個7月累計423人因熱傷害就醫的紀錄。

衛福部也公布7大類人屬於高風險族群:

一、嬰幼童:因嬰幼童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以及代謝率較高,而且必須依賴照顧者提供水分及調整所在環境溫度。

二、65歲以上的長者:因長者的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體內水份的機能不如年輕者迅速,尤其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長者,更要加倍小心。

三、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慢性病患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

四、服用藥物者: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機率,如利尿劑會干擾水分及鹽份平衡;含有抗膽鹼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須特別注意防範熱傷害發生。

五、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戶外工作者及運動員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及補充水分而造成熱傷害;密閉空間工作者,因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

六、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因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造成散熱面積下降,加上代謝而使產熱增加,將造成大量排汗而造成熱傷害。

七、密閉空間工作者:因為工作環境通風不良,容易造成體溫或是身體來不及調節平衡,造成熱傷害。

衛福部表示,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為最需要小心的症狀,嚴重程度雖然與環境溫度相關,且也和患者年紀及既有疾病亦有相關性。因此,衛福部呼籲,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保持涼爽,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法院邀請考試院正副院長、委員進行詢答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