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南橫果真「難橫」!超過100多無名英雄 用生命守護之路

記者林筱凡、游家瑋/採訪報導

陪台灣走過半世紀的南橫,背後是數不清的無名英雄犧牲奉獻,因為座落於崇山峻嶺間,施工難如登天,至少100多人為此獻出生命,段長蘇進涇就在開路時不幸殉職,兒子繼承父志,繼續守護南橫,還親自監工以父親命名的「進涇明隧道」,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外甥女,長大之後也跟隨舅舅的腳步,一家三代都是公路人。

邊坡工程人員谷森林:「最困難的就是在8、90度的陡坡,不好站又要工作,真的是不好施力,就像在冷凍庫裡面工作,那風又很大,人體會受不了那種極限。」

幾乎呈現90度的山壁上,吊掛著2位邊坡工程人員,即便南橫已經復通,維護工作一樣不能斷。

蜘蛛人工頭史彥玟:「山上的氣候變化很大,尤其在汛期的時候就不好做了。」

此史彥玟非彼「史艷文」,但同樣都是武林高手,攀岩爬坡、飛簷走壁是他們的日常,動輒十幾層樓的高度是他們上工的地方,史彥玟是退役邊坡工程人員,也就是傳說中的「蜘蛛人」。

邊坡工程工頭史彥玟:「那時候年輕,不會覺得可怕,但是現在老了,沒辦法爬上去了,只能在下面指揮。」

從事這行超過20年,對他來說最難克服的不是高度,而是山上詭譎多變的氣候。

蜘蛛人工頭史彥玟:「來這邊做,遇到颱風都不能回家,路都斷了,就只能待在住的地方2個禮拜。」

除了蜘蛛人冒著生命危險守護邊坡,封閉13年的南橫能夠復通,背後還有「公路人」無怨無悔的付出。

甲仙工務段工程司蘇俊銘:「做這個(隧道)之前,我們要先預防上面的落石,所以是先做邊坡的整治。」

眼前這個「進涇明隧道」是為了紀念蘇俊銘的父親,同樣是公路人的蘇進涇段長。

甲仙工務段工程司蘇俊銘:「公路人一般都沒有待在家裡,他都在外面跑,有什麼災害都是在外面,所以我也是很少看到我父親。」

童年時很少看到的父親在民國61年南橫開路時遭到落石擊中不幸殉職,原本有一座進涇橋就是為了紀念他,但莫拉克風災時被沖毀,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進涇明隧道,還是由蘇俊銘親自監工,子承父業,繼續肩負起守護南橫的使命,而從小看著舅舅蘇俊銘這樣走過來的謝燦,耳濡目染下,成了家裡第三代公路人。

公路總局三工處謝燦伃:「颱風天他們就會消失一陣子,然後才會回來,我們就是看著新聞可以知道他們大概在哪一個地方忙碌,但是我們也聯繫不到,就在家裡等消息。」

身為公路人需要面對的困難,颱風天還不是唯一考驗,像我們拍攝當天上午還艷陽高照、萬里晴空,但中午過後瞬間風雲變色,開始起濃霧,山嵐繚繞對遊客而言是迷濛美景,但對工程人員來說,視線不佳暗藏致命危機。

營造商鄧登來:「不知道這邊的天氣是這樣,監看的人都靠耳朵去聽,聽上面如果有聲音就叫工人趕快跑。」

「耳聽八方」是在邊坡工作必備的保命技能,像我們在梅蘭明隧道前拍攝的時候...

甲仙工務段桃源監工站站長黃碩偉:「因為它的量體太大了,已經超過我們這種被動式防護能夠...。」

讓監工站站長瞬間神色緊繃的,就是這個清脆聲響。

記者林筱凡:「南橫公路這邊的山壁因為很多都像這樣地質非常破碎,如果不把這個邊坡擋住,石頭就會像這樣不斷掉下來。」

山壁碎石掉落,可能隨之而來的就是落石崩塌,因此一定得做邊坡維護,工法又分主動式跟被動式,像這樣用網子把山壁罩住,預防石頭掉落以及噴凝土覆蓋整個邊坡都屬於主動式防護。

甲仙工務段桃源監工站站長黃碩偉:「主動的就是我們,主動在它石頭掉下來之前,我們先去保護它;被動的就是,我做一個保護路人的然後等它掉下來。」

像是進涇明隧道、梅蘭明隧道就屬於被動式防護。雖然南橫復通了,但公路人的工作不能停下來,對他們來說,有條件通車只是一個階段,日後的養護維修才是長期抗戰。

【公路總局廣告】

#新聞深一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