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 那百姓怎麼過冬的?3神物曝光了

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棉被,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睡眠用品。(示意圖/資料照)

▲棉被,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睡眠用品。(示意圖/資料照)

十月下旬,天氣逐漸轉涼,不少人開始拿出棉被等禦寒物品,讓晚上能免於受寒。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棉被等棉花製品普遍問世之前,古人是怎麼度過冬天的?事實上,大致從「宋朝」作為一個分界點,宋朝之前的百姓被發現,大概會使用幾項「神物」過冬。

首先,平民百姓善用「稻草或是柳絮」來作為基底,將這些植物性的素材,壓製出合適的大小,蓋在身上可拿來禦寒,除了被子,類似床單的「褥子」,則是使用稻草,簡單來說就是在床上鋪上一層厚厚的稻草,不僅軟還很暖又隨手可得,兩者搭配就成為一種禦寒神物。

在唐朝杜甫的詩詞中,則曝光了另一種物品,也就是「布衾」,詩中寫道「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布衾」指的就是大一點的寢衣,而那時候因為還沒有流行棉花,人們會在裡面加一些絲質衣服的碎片或者蘆花,以達到保暖的目的。

除了拿來蓋的各種實體物品之外,在沒有冷暖氣的時代,民間還有一種禦寒物品叫做「湯婆子」,也是現代熱水袋的雛形。

一般是由錫或銅等金屬,製成球狀或南瓜狀的瓶子,瓶身上方開口帶有個類似帽子的設計,從這個點灌熱水進去,就能抱在手上或是抱著取暖,雖然大小不同,但功用與棉被頗為類似。尤其,「湯婆子」本身用不壞,加上成本很低,因此被不斷傳承改良,到清朝都還有類似的物品,名稱與長相則不盡相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