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驚!使用顯影劑「失智風險」十年增3.66倍!專家籲做1事:檢查前喝水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 11/1 16:34發稿 |17:10更新: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說法】

台中榮總與國衛院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10年內有使用過顯影劑的民眾,將來罹患失智症風險,會比未暴露者高出3.66倍(圖/翻攝自pixabay)

▲台中榮總與國衛院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10年內有使用過顯影劑的民眾,將來罹患失智症風險,會比未暴露者高出3.66倍(圖/翻攝自pixabay)

過去研究發現,顯影劑可能損害腎臟,但最近有研究指出,顯影劑也可能突破血腦屏障,造成大腦損傷,台中榮總與國衛院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10年內有使用過顯影劑的民眾,將來罹患失智症風險,會比未暴露者高出3.66倍;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呼籲民眾,在做顯影劑檢查前,應多喝水,避免身體處於缺水狀態,完全空腹已經是錯誤概念。

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表示,過去已有多項研究指出,顯影劑對腎臟帶來的風險,有研究指出,重度4期腎臟病患者,使用顯影劑後2週後,有48%有洗腎風險,已認為腎臟病變多與小血管有關,且有研究證實腎臟常伴隨腦部小血管傷害。

吳明儒表示,過去認為大腦的血腦屏障可以阻絕顯影劑跑到大腦,常理來說有使用顯影劑檢查的民眾,顯影劑僅會在血管中殘留,但近年台中榮總的放射部醫師卻從臨床上發現,對於部分患者,顯影劑也可能跑到大腦中,特別是有腦外傷、血管病變者,腦部更有可能受到顯影劑的入侵。

吳明儒表示,由於院內有同仁也在進行失智症的相關研究,因此台中榮總便與國衛院合作,先收集2001年所有30歲以上、約1100萬筆資料,再接著整理出收案後10年內有用過、沒用過顯影劑者各約146萬人,追蹤兩大族群在這段期間發生失智症的情形,結果發現,做過顯影劑檢查者,10年內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會比沒做過者高出1.09倍。

吳明儒說,失智症分為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兩大類,當中血管型失智症,與顯影劑的關聯性更高,研究也發現,若曾有顯影劑暴露,血管性失智的發生率會比未暴露者超出3.66倍。

為何顯影劑會可能造成血管型失智症,吳明儒推測可能是顯影劑會讓血液變得更黏稠,進而提高血栓形成機率,且顯影劑對於部分血管具有毒性,因此有潛在小血管問題者,使用顯影劑後更易受到破壞。這部分的原理,與顯影劑對腎臟血管破壞的原理也是一致的。

吳明儒表示,國內每年約新增1萬多名腎臟病患者,過去發現約有24%的患者曾暴露過顯影劑。進一步詢問,這些患者很多都是要做腦損傷、心肌梗塞等必要檢查。不做檢查可能對生命安全有更大影響。因此這項研究不是要民眾和需要用顯影劑的檢查說不,但可特別建議民眾,在做顯影劑檢查前,應多喝水,避免身體處於缺水狀態,完全空腹已經是錯誤概念。建議做檢查前4小時不喝水,但做檢查前,還是要適當補充水分。另外,有些民眾會使用利尿劑,利尿劑也會導致身體的水分不足,做檢查前也可減少用量。

參與這項研究的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表示,顯影劑造成腦部慢性發炎的作用可以持續很久,對於血管內皮細胞的受損是永久,研究針對不同年齡、慢性病者分組比較,結果發現有使用到顯影劑檢查後,增加失智症的風險是一致的。

但顯影劑檢查對許多患者來說,如心肌梗塞、腎結石石頭碎石、下肢血液循環阻塞者仍為必要檢查使用,但建議若要使用顯影劑,能夠低劑量就用低劑量,不要高滲透壓、不要反覆使用,儘量從靜脈給藥,特別提醒一個病人不要反覆做太多次,重複越多次失智症危險性越高。

此外,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s過去也認為可能增加腎臟負擔,使用顯影劑檢查者,也建議先停藥。吳明儒也建議民眾,應避免做沒有必要的顯影劑檢查。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