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從「抗中保台」到「和平保台」 學者揭民進黨真實用意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副總統賴清德提出「和平保台」後,似乎變成民進黨兩岸路線的新基調。(圖/翻攝自賴清德臉書)

▲副總統賴清德提出「和平保台」後,似乎變成民進黨兩岸路線的新基調。(圖/翻攝自賴清德臉書)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敗選後,民進黨的兩岸論述有意從「抗中保台」變成「和平保台」,對此,學者范世平撰文從「抗中保台」到「和平保台」的變與不變進行分析。

范世平指出,參選民進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於去年12月24日在高雄的黨員說明會上強調,台灣是個熱愛和平的國家,若沒有任何一個威權國家來侵略,很希望大家能和平相處,這就是「和平保台」說;12月28日民進黨代理主席陳其邁在台北的記者會上再次提到「和平保台」。由此可見中壯世代已把「和平保台」列為2023年的主要路線,甚至可能成為2024年總統與立委選舉的主軸。

雖然民進黨並未把「抗中保台」列為政策,但外界大多以此認為;特別是蔡英文在2016年總統大選得到689萬高票,民進黨首次在立法院的席次過半,就是因為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反對「兩岸服貿協議」所致。蔡在2020年能拿到817萬票與民進黨在立院再度過半,也是因為習近平在2019年將「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加上中國大力鎮壓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所以蔡與民進黨的確得利於「抗中保台」。

因此當「和平保台」提出後遭到不少批評,認為過於軟弱。范世平說,然而整體情勢在2022年出現了變化,俄羅斯在2月24日侵略烏克蘭,讓外界產生「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憂慮,因為中國也想武統台灣;2020年中國軍機進入台灣ADIZ共380架,2021年960架,2022年遽增為1727架。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2日訪台,成為1979年台美斷交後訪台的最高階官員,中國在4日隨即對台發射11枚東風導彈,甚至橫越台灣上空。這讓臺灣人感受到戰爭似乎就在眼前。

范世平還說,在去年11月26日的台灣縣市長選舉,藍營政治人物大談「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製造台灣內部的恐慌。這些人與對岸幾乎同聲唱和,是民進黨歡迎裴洛西訪台,所以是「麻煩製造者」,中國對台軍演有正當性;民進黨的「抗中」路線是挑釁中國,因此引發中國的軍機與軍艦繞台是咎由自取。這種言論完全不批評是中國破壞台海現狀,是中國意圖統一台灣,卻反而是自我批判,認為千錯萬錯都是台灣的錯。

這就像他們批評烏克蘭因為想加入北約,所以引發俄羅斯的不滿進而遭到攻擊,因此是活該;但烏克蘭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為何不能加入北約?所以這種「倒果為因」的言論不斷「積非成是」,認為「抗中」就是激怒中國,帶來的就是「戰爭」與「非和平」,所以無法「保台」。因此當「抗中保台」遭到「污名化」,被有心人士潑髒水,轉而提出「和平保台」當然有其必要性。

范世平認為,要凸顯的是,民進黨追求的是和平,不是戰爭,特別是台海和平,但這不是要卑躬屈膝與自廢武功,而是有國防實力才能讓中國投鼠忌器的不敢對台動武,才能獲得真正的和平。「台灣民意基金會」去年12月20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台灣人對役男服役4個月,20.6%認為合理、69%認為不合理;對恢復役期為1年,有73.2%同意、17.6%不同意。由此可見「備戰才能止戰」,恢復1年兵役與強化戰力以對抗中國軍事威脅,成為主流民意。

范世平進一步指出,去年12月26日「美麗島電子報」公布的民調顯示,台灣人僅有11.8%對中國有好感(1.8%很有好感、10%有些好感),高達76.2%反感(53.7%很反感、22.5%有些反感)。這個民調是在去年11月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大敗後所作,由此可見,台灣人對中國的高度反感與質疑,已是主流民意。而一昧替中國巧言掩飾,得不到民心。唯有增強台灣人抗中的決心,結合美、日等友我國家,培養自信心,台灣才能獲得真正而長遠的和平。

 

#九合一選後新政局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