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左起:慈濟醫院副院長何宗融、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高雄長庚中醫部主任蔡明彥、高雄長庚中醫部主治醫師劉俊廷(圖/記者黃仲丘攝影)
根據健保署統計,國內於2021年有超過41萬人因腦中風就醫,台灣中風登錄資料庫顯示,初發中風病人在中風一個月後的失能比例達61.2%。衛福部中醫藥司今(16)日發表中西醫合璧照顧腦中風的研究成果。花蓮慈濟醫院,針對26名急性腦血管疾病發作後一個月的失能患者,追蹤3~6週,結果發現各項中風失能指標,如日常生活活動、吞嚥能力都有明顯改善,好幾位半邊全癱患者恢復至今已可自行走路。
根據台灣中風登錄資料,在中風後一個月的失能比例達61.2%、三個月是55.58%、半年仍高達51.72%。在2021年就有41萬人因腦中風就醫。
衛福部中醫藥司長黃怡超表示,國內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中風等慢性病風險也將逐年提升,若能降低中風後的失能情況,就能大幅減少長照與家庭的負擔。衛福部健保署於2014年起推動「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中醫也在其中發揮重要角色。
中醫藥司於2022年委託「花蓮慈濟醫院」及「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辦理「中西醫整合急性後期照顧計畫」,今(16)日於衛福部發表中西醫合併照顧腦中風,發現一加一大於二的研究成果。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何宗融表示,花蓮慈濟針對對26名急性腦血管疾病發作後一個月的失能患者,追蹤3~6週,結果發現除了1名個案已死亡,其餘患者的各項中風失能指標,如日常生活活動、吞嚥能力都有明顯改善。
一名71 歲女性,無系統病史,於2022年05月10日突然感到頭暈、左側無力手法動彈合併口齒不清,急診時腦部核磁共振顯示有梗塞型腦中風,左側大腦動脈局部狹窄。團隊除給予西醫照護、職能治療、物理治療,再加入中醫治療,每日給予三次針灸治療與中藥治療後,到2022年7月2日後,除了血壓從179降到122外,半邊癱瘓的情況也更明顯好轉,雖然腳步仍然不穩,但已經可以自行走路。
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蔡明諺表示,長庚醫院針對腦中風6個月內的病人,於西醫住院期間照會中醫輔助治療,提供中藥、針灸及傷科治療,也看到類似成效。
何宗融表示,中醫在中風的照會適合亞急性期,且病人要有認知功能,清醒、有肌力,可坐在床上椅子上一小時。可藉由針灸,幫助受損的神經再生。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表示,相關研究已證實中醫與西醫合壁,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將來中醫藥司也會協助中醫界,針對中西醫整合照護提出專案規劃,盼有一天,能讓各醫療領域,都有中西醫共同合作。
▼慈濟醫院副院長何宗融幫患者針灸(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