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圖左起患者李先生與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思錦(圖/大林慈濟提供)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不正常增生失控,進而佔據骨髓,破壞骨質、造血功能和腎功能的棘手疾病;75歲擔任運將工作的李先生,7年前突然出現胸口疼痛、脊椎痠痛。就醫檢查竟發現,脊椎骨頭都被腫瘤吃掉,一度要靠骨水泥修補黑掉的脊椎才能再爬起來,確診多發性骨髓瘤,光打噴嚏都會痛,還因此辭掉了工作。過去此癌症存活期僅2年,李先生透過大林慈濟採取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與類固醇的三合一藥物治療,合併自體骨髓移植後,至今已7年平安無事。
75歲李先生是職業駕駛,7年前因疲累、骨頭酸痛、吃不下造成體重下降,在各診所陸續就醫,時常覺得胸口疼痛,脊椎很痠痛,都是自行服用止痛藥、擦消炎藥,到診所就醫也沒有找到病因。
由於打噴嚏時非常疼痛,開車久坐也會疼痛,最後只能離職,直到於大林慈濟醫院就診檢查,才發現脊椎長了腫瘤。當時已經痛到只能趴睡,爬不起來,在躺椅上足足睡了快兩個月,經骨科醫師協助以骨水泥修補黑掉的脊椎,才能爬得起來。
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思錦表示,李先生到胸腔內科就醫,發現脊椎腫瘤,轉診骨科透過核磁共振檢查,找出胸椎第十節病變,除安排切片及進行骨水泥治療,減緩疼痛外,並轉診血液腫瘤科,很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第三期。
李思錦醫師說,多發性骨髓瘤是體內生產抗體的漿細胞異常增生,產生單一的免疫球蛋白(M蛋白),異常累積而攻擊人體正常細胞,造成各種不適症狀。該癌症的症狀會以CRAB來呈現,C代表高血鈣,因為癌細胞侵犯骨頭,釋放鈣離子,使血中鈣離子變高,會出現便秘、疲累、意識改變等症狀;R代表腎臟功能變差,會出現水腫、排尿困難等;A代表貧血,病人會疲累、無力,無法專注;B代表骨頭痛,骨頭會酸痛甚至骨折。
▲多發性骨髓瘤徵兆CRAB(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已故台語歌手葉勝欽也曾罹患骨髓瘤。李思錦指出,早年多發性骨髓瘤是以化學治療為主,存活期僅有兩年左右。近年來藥物進步,加上健保給付新穎抗癌藥物,李先生申請使用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與類固醇的三合一藥物治療,治療半年後疾病控制良好,因此建議他接受自體骨髓移植,以換取更長的存活期。李先生至今已超過7年相安無事,已經比多數患者5~6年的平均存活期要來的高。
提醒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年紀為60至70歲,以男性為主,男女比例約6:4。李思錦說,過去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人,常常要看過四至五個科別醫師,才獲得正確診斷,例如心臟科、胸腔科,泌尿科、腎臟科,這是因為很常見到因骨頭痛看骨科,加上有些病人會覺得年紀大了疲累很正常,且其致病因子與抽菸、喝酒、吃檳榔或高血壓、糖尿病等無關,一般人容易掉以輕心。
特別提醒,如果發現自己身體狀況與之前不同,例如比較容易累、腳水腫、不明原因骨頭痠痛等,務必儘速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