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不孕症治療,男女都有責任。(示意圖/台灣生殖醫學會提供)
不孕症治療,男女都有責任!人工生殖擴大補助自2021年7月上路至今即將屆滿2年,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今(24)日表示,人工生殖補助申請人數迄今已有近7萬件次的申請、撥款率高達9成,共計誕生10285名寶寶。但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指出,「男性常誤認為不孕不是男生的問題」,但其實不孕症病例中,男女比例各佔約一半,呼籲夫妻雙方應良善溝通,一同接受檢查與治療。
魏璽倫指出,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台灣民眾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已超過32歲,顯見晚婚、晚育已經成為趨勢。政府盼提供更多補助誘因,讓夫妻順利求子,所以國健署於2021年7月擴大人工生殖補助計畫,已有逾5.6萬人次不孕夫妻受惠。
備孕女性對另一半的抱怨或負面討論有多高?台灣生殖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透過大數據平台統計,一年高達34000筆生殖醫學/不孕症的網路討論中,除基本的療程討論,高達1/4竟然與老公有關,其中有近6成為對老公的不同步抱怨,包含檢查不主動、療程不積極、以及想提前結束療程等,都是不利於求子的障礙。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與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左至右)分享台灣不孕症治療的現況。(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陳美州表示,經分析34000筆網路大數據資料發現,與另一半相關的討論中,以常見的壓力、哭泣、不開心等關鍵字進行交叉比對,有近6成內容屬於負面情緒。而他們日前進行不孕症家庭調查顯示,30-34歲結婚的家庭第一次嘗試不孕治療的平均年齡為36.3歲。然女性在35歲後不管是生育能力或卵子儲備量都將開始急速下降,而男性的精子數量、活動力等也在34歲後開始減少,因此夫妻若越晚開始進行備孕計劃,懷孕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
此外,隨著年齡上升,生殖醫學成功率也會受影響,以小於35歲時的治療成功率來說,還有高達起碼33%,但超過40歲僅剩一半,42歲後更低於8%。她並以一份國際研究指出,所有不孕症病例中大約有40-50%與男性有關 ,與門診中統計的不孕比例相差不遠。因此無論備孕或生殖醫學,雙方一起檢查、一起治療是相當必要的。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表示,備孕或不孕治療都是長期抗戰,惟有夫妻雙方共同參與、互相體諒,才能降低雙方在「時間、溫度、知識」上的落差。不孕症治療門診中,常常看到男性因為錯誤的知識或表達方式,導致夫妻雙方出現嫌隙,造成雙方拖延治療。鼓勵夫妻應掌握「精卵檢查要同步」、「伴侶療程要隨時溝通」與「面對療程應有信心」等三大原則,才能讓療程更精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