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會造成短腸症有三大原因,包括先天血管畸形、凝血功能異常、克隆氏症患者,都容易造成缺血性腸癌導致腸壞死(圖/資料照片)
亞東醫院團隊日前幫助一位成年腸衰竭女性,成功完成活體小腸移植,也創下台灣首例紀錄。對此,台灣小腸醫學會常務理事蘇銘堯表示,會造成短腸症有三大原因,包括先天血管畸形、凝血功能異常、克隆氏症患者,都容易造成缺血性腸癌導致腸壞死,需要切除進而造成腸子已經不夠用的「短腸症」。一輩子可能得靠靜脈營養補充才能維生,移植手術有望幫助這些患者,找到新曙光。但也可能因為免疫反應,增加肝腎負擔。
亞東醫院副院長、小兒外科主任陳芸與亞東醫療團隊,於5月30日幫助一位有腸道缺血,發生腸衰竭的女性,完成妹妹捐給姊姊的活體小腸移植,創下了台灣首例活體小腸癌紀錄。衛福部表示,將來有機會視亞東醫院的人體試驗結果,列入國內的常規器官移植項目。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台灣小腸醫學會常務理事蘇銘堯表示,台灣的腸道移植的引進相較肝臟、腎臟移植時間較晚。可能是因為在手術過程中,由於小腸繞來繞去的走向複雜,再加上血管、腸道中間的淋巴管也都要接上,手術的困難度也比較高。此外,小腸牽涉到免疫系統,移植後的排斥免疫反應也會比其他器官移植要來的更強,因此可說是移植難度和移植後的照顧都要特別小心的手術。
蘇銘堯表示,過去會造成短腸症有三大原因,包括先天血管畸形、凝血功能異常、克隆氏症患者,都容易造成缺血性腸癌導致腸壞死,需要切除小腸,進而造成腸子已經不夠用的「短腸症」。很多患者終生可能都得靠靜脈營養補充才能維生,非常可憐。
蘇銘堯表示,目前小腸活體移植僅有亞東醫院的陳副院長有在做,移植手術有望幫助這些患者,找到新曙光。但也得注意,移植小腸患者,由於免疫排斥反應會比其他器官移植來的強,得吃更多抗排斥藥。對肝腎的負擔也可能會比較大,也得持續追蹤肝腎功能。蘇銘堯也表示,一般來說,患者若無短腸症的迫切需求,是不用做到器官移植這步。
成人的小腸平均有4~6公尺,若能保有1公尺以上基本上還算足夠,目前也已經有新藥可增強小腸吸收力,也能幫助患者找回生活品質,免靠打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