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小孩子嗓音沙啞,可能和過度使用聲音或諸多良性病灶(如聲帶結節、息肉、喉部乳突瘤等)有關。(示意圖/Photo credit: wuestenigel on VisualHunt)
小孩子難免好動,叫、喊、跑、跳是家常便飯,偶爾玩到聲音沙啞,家長可能不以為意。如果「燒聲」的狀況持續一段時間沒有好轉,抑或時好時壞,大人應儘快帶孩子就醫檢查,排除病理因素,因為除了囊腫、息肉、結節等原因,臨床曾發現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感染所導致的聲音異常病例。
北部一名4歲陳小弟還在就讀幼稚園小班,聲音沙啞持續了好一段時間,狀況時好時壞。據稱陳小弟是個足月生的健康小男孩,嬰兒時期哭聲宏亮正常,但從牙牙學語開始,父母經常覺得他的聲音沙啞,有時候持續一整天。小朋友偶爾鼻子過敏,吃完藥鼻子改善了,聲音卻不見好轉,最後一家人決定前往國泰醫院尋求診療。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尹丹桂透露,經過詳細問診和檢查得知陳小弟個性活潑,平時經常喊叫,聲音使用過度,導致聲帶長繭;後來將他轉介至復健科進行嗓音治療,交由治療師指導適當的發音方式,避免聲帶再次受損,繭有機會自己縮小。
尹丹桂說明,兒童聲音沙啞常見原因可粗分為5類。首先是「聲帶良性病灶」,常見聲帶結節(俗稱長繭),多肇因於聲音不當使用(例如叫喊),主要治療方式是嗓音治療及保守療法,以及儘量改善鼻過敏造成倒流引發咳嗽或是胃食道逆流等傷害聲帶黏膜的因素。
其次是「聲帶囊腫或息肉」,這類相對少見;第三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聲帶突肉芽」。
第四種是「喉部乳突瘤」,此類和引起菜花的病毒──人類乳突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有高度相關性,特別是第六型與第十一型。有文獻指出,新生兒可能因為母親羊水中有HPV或母親的產道有菜花而遭垂直感染;但也有其他研究指出,20%正常人的喉部黏膜也會存在HPV。
第五是「聲帶痳痺」,分為先天與後天,單側麻痺比較容易造成聲音沙啞,且會影響吞嚥,造成嗆咳,嚴重會引起吸入性肺炎。如果是先天性,出生時哭聲會比較微弱,吸奶時會嗆咳,較容易早期發現;若是後天,可能源自病毒感染或是腫瘤及手術引起喉返神經麻痺的單側聲帶麻痺。
治療部分,尹丹桂說明,如果是聲音不當使用造成的沙啞問題,主要會規劃行為及嗓音治療。一般成年人在聲帶手術後必須絕對禁聲3~7天,以利傷口恢復,日後工作及生活上也得調整行為,避免再次傷害;不過上述事項對於心智相對未成熟的小孩子來說,執行上有相當的困難,如果在術前及術後無法配合嗓音治療,手術成效難以評估,所幸造成兒童嗓音異常的原因多為自限性(病程不需要治療就能緩解),喉部及聲帶持續發育,透過嗓音治療輔助,大部份病人會有所改善。
尹丹桂強調,喉部乳突瘤不一定與「性」有必然的關聯,隨著近10~20年HPV疫苗的推廣及普遍接種,除了能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小孩罹患喉部乳突瘤的盛行率大降。喉部乳突瘤雖屬於良性腫瘤,若生長在嬰幼兒或小孩狹小的喉部,除了導致聲音嘶啞,還會造成呼吸困難甚至阻塞呼吸道等危急狀況,若能提前發現異狀,務必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