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癢爆!全台37萬名異膚炎患者「中重度佔38%」 醫揭治療利器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豔陽高照對異位性皮膚炎者卻猶如酷刑,恐致皮膚紅斑脫皮。(示意圖/資料照片)

▲豔陽高照對異位性皮膚炎者卻猶如酷刑,恐致皮膚紅斑脫皮。(示意圖/資料照片)

夏天好熱!豔陽高照對異位性皮膚炎者卻猶如酷刑,恐導致皮膚慢性發炎、紅斑搔癢、丘疹遍布、皮膚乾燥無光澤,尤其越抓越癢,一不小心就破皮流血滲液,造成細菌感染。皮膚科醫師指出,所幸近年生物製劑、口服小分子藥物等新藥加入,且陸續有條件納入健保,為異膚患者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治療武器。

異膚患者以兒童和青少年為大宗,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統計,十歲以上異膚患者約38%屬於中重度,正值青春年華的他們因病況外顯,如皮膚脫屑、出現紅疹,以致晚上睡不好,情緒焦慮,白天精神欠佳,無法好好聽課,也常受到周圍他人異樣眼光,身心壓力大。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詹智傑指出,十年前的異膚小朋友很可憐,可用的藥物有限,現在已有不少可改善九成病灶的新藥。新藥的用藥順從度也高。他比較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的療效,表示這2種新藥的主要差別在於精準度,生物製劑是蛋白質製劑,分子量大,必須以注射方式進入體內才能發揮療效,精準鎖定造成皮膚發炎的介質,減少發炎的淋巴球反應;而新型小分子藥物可以口服吸收,作用在過度活化的發炎細胞,阻斷淋巴球的發炎路徑,一樣可以「打對病灶」。

其次,兩者產生療效的速度也有些許差別。詹智傑指出,生物製劑會把發炎路徑的連鎖反應「壓」下來,平均約2至4週可看到膚況變好;而每天服用一次的口服小分子藥大約吃一週就有大幅改善,尤其是患者最在意的癢感,口服小分子藥物在起效速度這方面略勝一籌。不過,他也提醒據食藥署規定,使用這些異位性皮膚炎的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針對B型肝炎、C型肝炎和肺結核等慢性感染症進行監控管理,以減少因藥物作用而導致之感染控制不佳情形。

基隆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許仲瑤指出,醫師開藥的三大原則包括療效、安全性和病人喜好度,例如有小朋友怕打針,也有患者不喜歡每天吃藥、怕忘記,醫師會與病人和家屬溝通後,做出最適宜選擇。她說,在新藥研發與日俱進的今天,異位性皮膚炎已進入個人化精準治療時代,中重度異膚患者要善用健保給付新藥的政策,與醫師好好討論病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