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選舉過後,「選舉症候群」人數恐暴增,身心醫教4招自癒。(圖/資料圖)
2024總統立委選舉落幕,許多人在選舉前後經歷焦慮、憂鬱和輕躁等症狀,桃園醫院精神科主任暨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王紹丞醫師指出,這個症狀稱之為「選舉症候群」,人們在選舉期間承受巨大壓力,新聞和社群媒體資訊使人感到焦慮不安,建議選舉後暫時遠離此類媒體訊息,若持續影響工作、生活或人際關係,建議尋求身心科協助。
王紹丞醫師表示,選舉症候群(post-election stress disorder)雖非一個正規的醫學名詞,但選舉活動對於大眾的心理影響確實是無庸置疑,在選舉期間社會氛圍極度緊張,政治對立激化,引發人們情緒波動。過度資訊所導致的問題近來更形嚴峻,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得大量信息充斥生活,然而其中真實性未必可信,更導致個人對未來的失控感,降低彼此的信任,情緒變得焦慮易怒。面臨戰爭的恐慌則在當今國際戰爭頻繁的局勢下顯著的帶給台灣民眾不安和害怕。
王醫師表示,近期常遇到民眾抱怨「很擔心投票給某人或某黨,就會發生無法挽回的災難」,尤其對選舉議題越是熱衷或本身就參與選舉事務,或原本就有身心科問題者,就更容易受到影響。
選舉症候群症狀可分為選前、選後,選前會出現焦慮、淺眠、失眠、對各種事物擔憂過多、難以保持專注、情緒容易變得易怒,甚至可能出現不明的身體不適,如頭痛、胃痛、胸悶和心悸等;選後若結果不如預期,會出現憂鬱、嚴重失落感、對事物失去興趣、食慾減少、感到疲累以及對生活感到無望。
還有一些人選舉期間會出現躁症,表現異常亢奮、減少對睡眠的需求,持續地發表言論並參與造勢活動,選舉後仍持續亢奮,並與他人起爭執。
王醫師表示,對於選舉保持一定的接觸與關懷,雖是公民的責任,但若出現上述症狀,可用3方法來緩和,第1暫時遠離此類媒體訊息,第2保持冷靜,做其他事轉移焦點;第3運用運動和正念冥想等方法紓解情緒,第4與親友保持聯絡,表達自己的感受。
王醫師提醒,如果您或您的親友因為選舉而感到情緒困擾,甚至持續到選後影響到工作、生活功能或人際關係,建議尋求身心科門診提供進一步的評估和支持,專業的醫療人員可以幫助困擾的民眾應對這些情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