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胰臟發炎示意圖。(示意圖非當事者/資料照片)
30歲女性透過健檢發現有「胰臟囊性腫瘤」,而且診斷時已經有2.4公分,經追蹤3年後,胰臟囊腫竟自動縮小成1.5公分,直呼神奇。對此,醫師表示,囊腫的種類分為發炎性囊腫與腫瘤性囊腫, 若是前者,是胰臟發炎引發的發炎性囊腫 ,稱為「偽囊腫 」,的確有機會自行吸收消失。
胃腸肝膽科醫師、禾馨民權診所院長林相宏分享,有些拿著外院報告說有胰臟囊腫的患者,驚慌失措的來門診找他,認為自己得了媒體所說的「癌王」胰臟癌,其實大可先不必緊張。猶如上述收治女個案,一樣是透過健檢發現有「胰臟囊性腫瘤」,而且診斷時已經有2.4公分,不過臨床上沒有任何症狀,抽血檢查也沒有異常。
經過一系列詳細檢查過後,他跟患者解釋:胰臟囊腫經大規模胰臟篩檢,其實比想像中常見,有高達10%可以發現有胰臟囊腫,重點是有抓出有「惡性潛力」的囊腫,這有勞醫師的功力,如果是低風險囊腫,建議追蹤即可。而後,該患者追蹤了3年,胰臟囊腫竟自動縮小,從原本2.4公分縮至2.0公分再縮至1.5公分,也讓該患者放下心中的大石。
▲林相宏醫師分享胰臟囊腫縮小個案。(圖/翻攝自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臉書)
不過,胰臟囊腫會自己消失嗎?林相宏說,得看囊腫的種類是發炎性囊腫還是腫瘤性囊腫,如果是胰臟發炎引發的發炎性囊腫,稱為「偽囊腫 」,大部分病患會有發炎的症狀,就像是傷口化膿一樣,只要發炎好了,就算囊腫很大還是有機會自行吸收消失;但後者腫瘤性囊腫就比較不一定,但在囊腫很小的情況 (<1.5公分),仍有機會變小甚至消失。可透過磁振造影、內視鏡超音波等檢查確認是否為惡性囊腫,並評估是否進一步治療。
對於有患者詢問是否可直接抽掉囊腫就好,林相宏說,只要手術就有其風險,囊腫抽吸有時候會引起囊腫感染、出血、胰臟發炎,且有惡性潛力的囊腫,大部分把水抽完沒多久又會復發。所以要抽吸切片前,醫師會從症狀、大小變化趨勢、胰管變化、實質結節去評估。他呼籲,胰臟手術非小手術,民眾應諮詢專業醫師後評估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