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法學權威廖義銘華麗轉身 轉攻詩詞、書法、書畫成為專職藝術家

生活中心/洪正達報導

法學權威廖義銘教授華麗轉身,成為藝術領域的專家。(圖/翻攝畫面)

▲法學權威廖義銘教授華麗轉身,成為藝術領域的專家。(圖/翻攝畫面)

廖義銘教授,前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以其深邃的法學見解和藝術造詣,在學術和藝術領域均有顯著貢獻。他不僅創辦了《當代法律》雜誌、提出創新的「新立法論」,顛覆了傳統法政學界對立法的看法,並在2024年1月23日至2月4日於台北文化大學舉辦了個人哲學詩書畫展。這次展覽不僅是他多年來在法政領域的學術成就的展示,也是他在詩詞、書法和抽象水墨畫方面才華的體現。

廖教授的藝術作品風格與眾不同,深受他的工作經驗、人生歷練和信仰影響。年輕時,廖教授曾就讀於政大外交系,志在政治,後取得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期望在政壇發展。然而,人生路途的轉變使他赴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擔任專任教授,從政治實務轉向學術研究。在學術領域,廖教授從未放棄對公共事務的熱情,積極參與社區營造、農村再生和幼兒保育等工作。

廖教授的書法和繪畫作品,反映了他對藝術的深刻理解。他認為,書法不僅是文字的藝術,繪畫也不僅是形式上的表達,而是應作為溝通和傳遞美感的手段。他的作品透過詩詞、書法和繪畫展現其哲學觀念,強調藝術應促進個人的解脫和社會的進步。

在展覽中,廖教授通過影片介紹了他投身於台北老家的都市更新和危老重建工作,以及他嘗試透過人工智慧解決這些領域的法律實務問題。他的這些努力反映了他對於結合藝術和科技解決現實問題的熱情。廖教授發現,都市更新不僅是私人利益的考量,更涉及公共美學與社區生活質量的提升。他認為,重視社區公共空間的美感,是提高日常生活質量的基本要素。

廖教授的觀點是,若人們僅重視物質利益而忽略公共美學,則所謂的「美好生活」和「藝術人生」將變得膚淺。他認為,藝術的欣賞和創作能為人們帶來心靈上的自由和解脫。他希望自己的藝術作品能喚起大眾對於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的重視,強調在考慮房產重建時,不應僅局限於私人利益的計算,而應重視公共空間的美感和社區的整體氛圍。廖教授認為,這種對公共美學的重視反映了一個人的品味和人格,並呼籲大眾提升對於生活環境質量的關注。

在廖教授的展覽中,他的書法和繪畫作品不僅是藝術表現,更是其深厚人文素養和社會關懷的展現。他的作品中蘊含著他對人生、藝術和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他希望透過藝術的力量,喚起人們對於生活中更廣泛、更深層次的思考,並鼓勵大家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通過藝術找到心靈的慰藉和精神上的解脫。

廖教授的生活和工作經歷,以及他在藝術創作上的實踐,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學者和藝術家的多面性。他將學術研究、社會參與和藝術創作融合在一起,展現了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他的藝術不僅是個人表達的渠道,也是他與社會溝通和互動的方式。

總的來說,廖義銘教授透過他的藝術作品和社會參與,呈現了一種深思熟慮的生活態度和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他的作品不僅令人欣賞,更引人深思,展現了一位學者在學術、藝術和社會實踐中所能達到的高度。這種跨領域的結合不僅豐富了他的人生經驗,也為社會帶來了寶貴的啟示和影響。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