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彰化報導
▲肝癌在台灣十大癌症死因名列第一或第二名已非常多年。(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20年來「肝癌」一直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或第二名,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數約落在5千至7千人。而醫學研究顯示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此外酗酒所導致的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間接提高了致癌風險,就像抽菸提高肺癌風險。究竟怎麼判斷是否罹患過B型肝炎呢?外科醫師黃漢斌表示,透過抽血就可以知道結果,因染過B肝的患者體內肯定會存有一種血清標記,那就是「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
時常分享衛教文章的彰化秀傳外科醫師黃漢斌,近日談及診間一個實例,那就是一名剛開完刀出院後回診的患者,聽到他解釋其抽血報告裡顯示曾得過「B型肝炎」,患者一臉不可思議,因為自己活那麼久以來,還是頭一次知道自己得過B肝。對此,黃向患者解釋並勸誡別再喝酒傷肝了,「檢驗報告顯示你曾感染過B型肝炎,但你愛喝酒,進一步破壞肝臟也是事實。看你的肝指數比正常值高出兩倍,這次手術又看到有肝硬化病變,不要再喝酒了啦!」
▲黃漢斌醫師表示,合併有Anti-HBc抗體陽性的病人,就算並非B型肝炎帶原,其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也有顯著相關性。(示意圖/資料照)
至於「B型肝炎」,黃漢斌醫師直言,其實很多人對於自己是否感染過都處在一個不清不楚的狀態,但其實透過抽血就可得知,因為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在感染B型肝炎的病人體內,是存在最久的一種血清標記。他進一步解釋,Anti-HBc「陽性」的檢測結果顯「曾感染過B型肝炎」,然而核心抗體不提供任何對B型肝炎病毒的保護。此外,合併有Anti-HBc抗體陽性的病人,就算並非B型肝炎帶原(HBs抗原陰性),其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也有顯著相關性。
那究竟為什麼大家會不清不楚自己有無得過呢?黃漢斌表示,在診間很常聽到病人說,「我有例行身體檢查,醫生說我沒有B型肝炎帶原,我有B型肝抗體,超音波看起來有脂肪肝。」他解釋,確實絕大多數的健康檢查都只檢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B型肝炎『表面』抗原」Anti-HBs,但卻忽略了另一項重要指標「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而究竟體內的抗體是來自於以前打過B型肝炎疫苗,還是說以前有感染過B型肝炎呢?黃漢斌透過以下的B型肝炎血清檢查常見幾種組合的判讀說明:
1、HBsAg陽性、anti-HBs陰性、anti-HBc陽性表示正感染B型肝炎。
2、HBsAg陰性、anti-HBs陽性、anti-HBc陽性表示曾經感染B型肝炎並已產生免疫抗體。
3、HBsAg陰性、anti-HBs陽性、anti-HBc陰性表示未曾感染B型肝炎,體內的抗體是施打疫苗產生。
▲雖然許多人每年都會安排健檢,但醫師點出,有時抽血檢查時常會忽略掉忽略了另一項重要指標「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資料照/記者張雅筑攝)
至於「脂肪肝」,黃漢斌醫師直言,其更正確的名稱應該叫「肝實質性病變」。在亞太地區(包括台灣),「B、C型肝炎」佔最大宗,但隨著生活飲食習慣西化的改變,全球4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脂肪肝」,這和肥胖、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不斷上升也有關。該如何區分超音波下究竟是「脂肪肝」或「B、C型肝炎」,黃漢斌強調,這部分仍需要進一步檢查才有辦法釐清。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