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孝莊文皇后是中國有名的女政治家,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孝莊文皇后經歷了三個王朝,並輔佐了兩個皇帝,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政治家。然而,卻在她去世後,39年沒有被下葬,後來是她曾孫雍正將她埋葬,才得以入土為安,為什麼要等39年呢?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指出,孝莊在臨終前夕,康熙曾連續35天陪伴在她身邊照顧,最後孝莊於康熙26年12月25日逝世,臨終前她交代了自己的遺願,要求皇帝只輟朝3日、喪服只穿27天,同時不可割辮,以減少繁文縟節。
另外,根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孝莊曾對康熙說:「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遵化安厝,心無憾矣。」
意思就是,皇太極去世已久,陵寢大門已經關閉,如果下葬到清昭陵,就得重新開啟昭陵地宮大門,而她怎能因此去驚擾去世多年的皇太極,也就是卑不動尊的意思,如果單獨給她建陵寢又有些勞民傷財,且她十分放心不下兒子順治和孫子康熙,不想離兒子孫子太遠,不如就近葬到順治的清孝陵附近,這樣她就死而無憾了。
所以從《清聖祖實錄》記載來看,孝莊不想打擾皇太極才沒有與其合葬,但是古代的禮法是帝后死後,必須同穴而葬。康熙當時已經被漢化,因此他就很矛盾,畢竟一面是古代禮法,另一面又是祖母的遺願,這讓康熙左右為難。
不過,康熙一直以來都很敬愛祖母,只能暫時擱置這個問題,孝莊一去世他就在孝陵附近修建「暫安奉殿」,並於康熙27年,親自扶著祖母的梓宮,將其安放在這裡,接著痛哭行禮、與祖母道別,之後每逢忌日,他都會親自前來祭祀,從不懈怠。
直到康熙去世之後,雍正帝下令安葬曾祖母,在原來的暫安奉殿就地建陵,將孝莊的梓宮正式安放於地宮,她才終於得以入土為安,雍正還將曾祖母的陵墓命名為「昭西陵」,代表該處雖然與清太宗的昭陵距離遙遠,但仍屬於昭陵的體系,這麼做表明了孝莊的輩分和身分歸屬,也開啟了清朝帝后不必合葬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