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陶淵明畫像。(圖/翻攝百度百科)
東晉末年吏治腐敗。當時上任彭澤縣令僅八十多天的陶淵明,遇到貪官督郵劉雲來視察,縣吏對陶淵明說要準備禮品迎接督郵,陶淵明嘆說不想為「五斗米」的微薄薪水而賄賂這些官吏小人,亦不想彎腰行禮獻殷勤,毅然辭官歸故里。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向來被認為體現了陶淵明不畏權貴、不慕名利的高貴品質。不過,在這個特質之外,其實陶淵明選擇辭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上司兩家的世仇。
陶淵明的曾祖父名叫陶侃,是東晉的一位名將,因為性格耿直得罪了大將軍王敦,被排擠到了當時還是化外之地的廣州。王敦出身於著名的瑯琊王氏,與堂弟王導一起把持著東晉的軍政大權,權傾朝野,陶侃自然是鬥不過他們。後來庾亮向王家發難,陶侃成為「倒王」的重要成員。
因此,陶家和王家有著世仇,到了陶淵明這一代,這個仇依然沒有解開,他的頂頭上司王凝之,恰恰就是瑯琊王氏的後人。說穿了,這次督郵下來視察,雖然讓陶淵明感覺受辱,但真正讓他下定決心要走的,其實還是因為他的頂頭上司是瑯琊王氏的人,陶淵明無法忍受在仇人後代手下做事。
▲王凝之畫像。(圖/翻攝百度百科)
可能連王凝之沒有料到,陶淵明連官場上「裝一下」都不裝,直接就拍屁股走人了,還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這句話表面上說的是督郵,其實真正的目標就在說王凝之,別看你的官比我大,但在我陶某人眼裡,你就是個「鄉裡小人」罷了,老子不伺候你!
陶淵明說的「五斗米」,並不只是說俸祿,而是因為王凝之信奉「五斗米道」,陶淵明是在一語雙關,直接把矛頭指向了王凝之。王凝之家世顯赫,父親是大書法家王羲之,妻子是大才女謝道韞,岳父更是名震天下的宰相謝安。
不過,王凝之既沒有遺傳父親那傳世的書法,也沒有學會岳父治理天下的才華,連妻子謝道韞都看不起他。要說他唯一的一個「貢獻」,可能就要數陶淵明因他而辭職了,正是因為這次辭職,才讓中國歷史上多了一位偉大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