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中國小吃退燒3/面臨適應難題 專家直接點破夜市生存3要素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專家認為「中國小吃」這4字討論度高,原因包括自我認同、接觸中國文化以及新鮮感。(圖/記者賴俊佑攝影)

▲專家認為「中國小吃」這4字討論度高,原因包括自我認同、接觸中國文化以及新鮮感。(圖/記者賴俊佑攝影)

近年台灣各大夜市出現肉夾饃、梅花糕、牛肉湯泡麵等攤位,讓「中國小吃」這4個字在各大社群平台掀起極高討論度;品牌行銷專家「凱爺」唐源駿表示,會造成熱烈討論其實跟民眾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有關係,但不論評價是好是壞,對剛起步的攤販都能增加曝光度,至於中國小吃有沒有辦法在台灣夜市長久生存,凱爺說最重要的就是品質和食安,再來就是3個月蜜月期前後的行銷策略。

每當有新的「中國小吃」出現在台灣各大夜市,就會躍上新聞版面或是在各大社群掀起熱烈討論,凱爺認為這跟台灣人對於「吃」相當包容且多元有關。台灣夜市可以看到日式、韓式、泰式等各國料理,但為何「中國小吃」會特別受到關注?凱爺列出3點原因,第1是民眾的自我認同,對中國來的事物特別敏感,第2則是頻繁接觸中國文化或是有台商背景的人,曾吃過這道「中國小吃」,好奇到了台灣之後會如何改良、調整成台灣人口味,第3則是新鮮感,不論是不是中國小吃,每當夜市出現新的東西,就會有人開箱、嘗鮮,分享自身心得。

凱爺指出在2023年中國小吃的討論度達到最高峰,可能原因是長達3年的疫情剛解封,許多人期盼旅遊不受限制,並思考台灣與中國在觀光上的關係,因此跟中國有關的詞彙就會受到關注。

專家認為中國小吃攤位越多,對消費者來多代表選擇越多,不見得是壞事。(圖/記者賴俊佑攝影)

▲專家認為中國小吃攤位越多,對消費者來多代表選擇越多,不見得是壞事。(圖/記者賴俊佑攝影)

中國小吃攤位越來越多是否是好的現象?凱爺認為對台灣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不論是中國小吃還是各國料理,代表選擇越來越多,在觀光方面,「來台灣就能嘗遍全亞洲的食物,展現台灣飲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樣性,也代表市場的蓬勃發展」。

中國小吃有沒有辦法在台灣夜市長久生存?凱爺首先要讀者思考一件事,雖然是中國小吃,但操盤者、販賣者其實有可能是台灣人,做好行銷、食安和食物品質,確實有可能長久發展。

早期發現國外食物引進台灣有商機,需要拜師學藝學個3、5年,但現今網路發達,從短影片發現新商機,網路上就可以找到食譜或教學影片,再改良成台灣人的口味,就能擺攤販售,不論餐廳還是夜市攤販,蜜月期通常是3個月,這3個月就要抓住嘗鮮客的胃,包括加入會員推播優惠或是開店資訊。然而,蜜月期過後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若前期的行銷沒有做好,食物品質、食安也沒有顧好,只想著靠話題賺快錢,等到熱潮一過,自然就會被市場淘汰。

專家認為沒有做好食物品質、食安和行銷,任何食物都難以在台灣夜市生存。(圖/記者賴俊佑攝影)

▲專家認為沒有做好食物品質、食安和行銷,任何食物都難以在台灣夜市生存。(圖/記者賴俊佑攝影)

另外,記者訪問多家販售中國小吃的攤販,業者將人潮衰退原因歸咎於「淡旺季」,凱爺認為,淡旺季是每個餐飲業都會遇到的課題,不應該是人潮衰退的主因,「我相信連台灣的火鍋四季的業績都已經逐漸平衡了,原因是因為我們夏天都會把冷氣開的很冷」,夜市攤販本身就有食物單一化、室外等先天不利條件,因此針對季節調整口味或推出新口味,或是祭出優惠抓住客人,才是業者應該思考的。

最後,凱爺提到台灣夜市有很可怕的「複製文化」,假設業者將某個中國小吃作為新創題目,剛剛提到的行銷、食安和食物品質一定要做好,否則其他業者跟風賣一樣的東西,「就算你是全台第一家,消費者可能只會到鄰近的攤位,購買品質更好或更衛生安全的食物」。

品牌行銷與媒體公關危機處理專家唐源駿「凱爺」,點出台灣夜市文化的複製效應,所引發的衝擊與困境。(圖/記者賴俊佑攝影)

▲品牌行銷與媒體公關危機處理專家唐源駿「凱爺」,點出台灣夜市文化的複製效應,所引發的衝擊與困境。(圖/記者賴俊佑攝影)

【#直播中LIVE】2024臺中電競嘉年華跨界風潮!引領電競與運動創造新視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