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台中報導
▲范洪春醫師幫SMA罕病患者何先生進行檢查,何先生在出生時不知道得什麼病,直到透過基因檢測才知病因。(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罕病脊髓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是一種罕見體隱性遺傳疾病,只能以復健延緩病情,所幸近年來科學醫藥進步,可透過基因治療提高存活率,且該治療藥物也納入健保。已故知名律師陳俊翰先生本身也是病友,生前一直致力於為SMA病友爭取權利,但讓人遺憾的是,他在今年初因感冒引發肺炎病逝,但他的努力讓大家注意到這議題。就在今年8月,政府擴大了對於SMA疾病的基因治療的健保給付用藥範圍,讓更多需要的SMA病友獲得更好的照護。
2017年童綜合醫院成立的血友病暨罕病中心,從那開始就提供血友病、肌肉萎縮症、卓飛症候群及萊希-尼亨症候群等罕見疾病的患者,進行整合性身體健康管理門診醫療服務。院方醫療團隊曾協助一名罹患SMA的罕病患者取得健保給付用藥通過,因此特別舉辦「一童為生命奮鬥罕病SMA患者重拾新希望 」分享會,除了邀請41歲病患何先生現身分享個人經歷、鼓勵其他病友外,也特別邀請羅氏大藥廠醫療政策暨公共事務張怡荃處長共襄盛舉。
▲同樣罹患SMA的已故知名律師陳俊翰先生,生前他也一直致力於爭取SMA患者用藥權益。(圖/資料照)
罹患SMA的何先生表示,自己在10個月大時因意外骨折,傷勢恢復後卻雙腳無力行走,讓父母覺得很奇怪,說什麼也要找到能救治兒子的醫師,父母幾乎跑遍了台灣南北各家醫療院所,但始終找不出病因。直到2018年透過他人介紹到童綜合醫院進行基因檢測,才發現是罹患了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第二型,但因當時不符合用藥申請資格,治療費用很高且居住地離家又遠,幾經考量後,何先生的父母決定在住家鄰近的醫院進行復健治療。
但今年終於有重大突破了!健保給付用藥範圍擴大,在范洪春醫師的堅持、醫療團隊的努力與何先生個人持續復健下,他很幸運地通過用藥給付。這些年來,對何先生和他的家庭非常不容易,他感性地說,真的有人生重拾了新希望的感覺,疾病終於有藥可以延緩退化,讓他從絕望的谷底看見了希望的曙光。對於長期幫助自己的童綜合醫院的所有同仁、范洪春醫師、王俐婷個管師,還有復健部李敏輝主任與復健團隊,何先生當場不忘給予最誠摯的感謝,同時他也謝謝自己的妹妹,若沒有她犧牲奉獻的照顧,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何先生與醫療團隊一起切蛋糕象徵著「重生」,即便罹患罕病,但只要不放棄就仍有希望。此外,何先生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分享激勵其他病友,千萬不要放棄希望,生命都能擁有希望的曙光。(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罹患罕病是一件讓人相當絕望的事情,加上經濟狀況又不佳,醫療又沒有補助的情況下,真的雪上加霜,多虧這些人的堅持與努力,才有現在的成果,何先生也有了重生的希望。他的分享,字字句句讓人非常感動,顯見他對生命的珍惜,能好好呼吸、活著原本是奢侈的夢,但現在因為有藥物了,終於可以延緩退化,讓何先生覺得自己還算是幸運的。
兒童醫學部小兒神經科范洪春醫師解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隱性遺傳疾病,脊髓運動神經元會漸進性退化,逐漸造成肌肉麻痺、無力、萎縮等狀況,但對於智力沒有影響。依照文獻資料(台大醫院新生兒篩檢結果)預估,SMA在台灣發生率為一萬七千分之一,患者發病的年齡與退化程度都不同,目前大致區分為四型:
第一型:6個月前發病,可能壽命不超過兩歲。
第二型:6~18個月發病,可能可以獨立坐著,但是終身可能無法站立或行走,個案何先生就是屬於第二型的患者。
第三型:發病大於18個月,發病前也許可以正常活動,但會逐漸失去行動能力。
第四型:成人才發病,其運動功能影響可能很輕微。
▼▲(上圖)何先生和照顧、幫助自己的醫療團隊一起分享他們的經歷,最後大合影;(下圖)何先生與妹妹送花感謝童綜合醫院,由許弘毅副院長代表醫療團隊接受這分心意。(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范洪春醫師表示,這次協助罕病病友申請專案用藥給付通過,對他們醫療團隊和病友來說都是很大的激勵,但最重要的還是希望能幫助他加強肌肉的強度與減緩退化的發生,讓何先生開始用藥後,可以維持目前的肢體肌力功能,同時咀嚼能力也會變得比較好,讓病友能攝取營養更均衡,體力得以更好。
副院長許弘毅語重心長地說,童綜合醫院所創立的宗旨是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務,本著這個單純卻重要的核心價值,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及個人化醫療照護,成立血友病暨罕病中心。期許能落實預防性治療及整體性醫療理念,降低相關併發症的發生,間接降低患者的醫療支出費用,減輕其家庭負擔。
「當然,這樣的醫療服務不是也不會到此為止的!」副院長許弘毅強調,未來,童綜合醫院也將持續守護民眾健康,提供民眾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