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張靖表示,一名女子在無家族史、血便等症狀下,只因排便較偏軟而就醫,竟有日後恐演變為大腸癌的「腺瘤型息肉」。(示意圖/資料照片)
逾9成的大腸癌是從息肉發展而來,其中尤以腺瘤型息肉最易演變為大腸癌。醫師張靖表示,一名29歲女子在沒有家族史、血便、體重減輕等症狀下,只因排便較偏軟而就醫,大腸鏡檢查竟發現,有日後演變為大腸癌的「腺瘤型息肉」。他表示,過去大腸息肉、大腸癌較常發現在50歲以上者,但近來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也發生息肉、甚至大腸癌。「因此,民眾若發現排便異常,無論幾歲,都應就醫檢查。」
胃腸科醫師張靖在其臉書表示,上述女子因近期排便習慣改變而來看診,女子並無大腸癌的家族史,也無血便、便中有黏液、體重減輕等大腸癌常見症狀,只因排便時感覺糞便偏軟,「我本來推測只是消化蠕動問題,腦中並未亮起紅燈警訊。」
後來張靖回想過往經驗,雖然極為罕見,但確曾遇過年輕人有大腸癌的情況,因此仍幫女子安排大腸鏡的檢查。出乎意料地,他竟然發現在日後可能演變為大腸癌風險的腺瘤型息肉,「幸好有安排檢查,我當下就切除息肉,以杜絕後患。」
張靖說明,一般而言,大腸腺瘤的高風險是有家族史、有菸酒習慣、體重過重、肉食主義、長期外食、50歲以上者,但近來來年輕族群發生大腸息肉、甚至大腸癌的比率明顯增加。因此,民眾若有排便相關的異常情形,都須謹慎以對。
腸胃科醫師鄭泓志也曾在其臉書表示,有超過90%的大腸癌是從息肉發展而來,很常由「腺瘤性息肉」癌變而來,因此只要及時發現並移除,就能大幅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