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人口中的「日系」真的是日系嗎?──日本的女性審美觀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攝影者Mattia Marziali, Flickr CC License

文/Yumi Wang/讀者投書(換日線Crossing)

在台灣各式各樣的網路廣告跟時尚雜誌裡面,我們通常會有很高的頻率翻到「日系美妝」、「日系穿搭」等字眼,最常搭配的圖片則是日本國內知名的女模、或是台灣國內出道的日籍女星。

當初我在剛錄取大學還沒搬來日本時,因為擔心會無法融入日本的環境,於是一個勁的搜尋了各種掛有「日系」字眼的情報,資訊不外乎甜美的橘粉色妝容、蕾絲清新少女風格的裙子、配著大地色系的襪子與微捲的淡色瀏海。第一天去學校,為了上早上 9 點開始的課,我 7 點就起床,花了一個多小時捲瀏海化妝挑衣服才出門。結果上課前就看到所有女同學都早已帶著完美的妝容跟編髮,坐姿端正地坐在教室,那時的衝擊到現在都還留在我的心底。

然而,其實在日文的定義中,「日系」二字主要是指「日裔」的意思。在日文裡面,被稱為「日系外國人」的人代表他或她是「從日本移住到國外、得到永久居留資格或是移民的居民」,其中絲毫沒有「日式流行」的概念。或者應該說,在世界上被稱為「日系」的日本人,反而可能是離日本人形象最遠的日本族群了。

而台灣所使用的「日系」,主要是形容「日本風格」的事物,但是近年來有被流用於所有可愛事物的傾向。基本上,說到日系我們會連結到的抽象概念,大多會是輕柔的色調與朦朧蓬鬆的氣氛。上次在現代日文字典裡面企圖找這個同義字的結果,我覺得「ゆるふわ」是跟台灣的「日系」最貼近的日文單字,這個字可以被拆成「ゆるい(蓬鬆的)」跟「ふんわり(輕飄飄的)」兩個形容詞,聽起來很像在形容棉花糖,實際上這個詞最常被用來形容的是女性的髮型,不過在這裡就不深究這兩個字的緣由了。

日本是一個比較要求外表的國家,特別是大半女性的生活都被社會的審美觀影響。每個季節日本的大眾媒體,都會強力的播出當季最新的服裝潮流,而在社群媒體或雜誌刊出這些當季情報的幾個星期後,當我們實際去逛日本的大眾百貨公司或商店街時,就會看見所有服飾店的衣服幾乎全部都換成電視上播過的那幾套風格了。

這些主流不一定都會是甜美「日系」的風格,可能春夏是素面連身裙,秋冬就變成了深色的裙子與鑲珠罩衫;圓點圖案在前年退了流行,今年特別注重中性的路線,像是經典的飛官夾克跟軍綠色的配件。讓人訝異的是,這類速食流行會很制式的一波接著一波,一整年下來就可以觀察到服裝潮流的更迭。

連續幾個月在大學的校園裡,發現每位女生都會穿著幾乎相同款式的衣服,好奇之下去問了她們的選擇基準,她們回答我:「看到身邊的人這樣穿,不想要穿太奇怪的衣服呀。」上次去一位朋友家裡玩的時候,看到衣櫃一隅堆了好幾本時尚雜誌,原以為她對於服裝有興趣,結果她卻說是為了不要穿錯才買的。在我回家前,她對我說:「其實我也想穿牛仔褲去學校,只是這個季節穿會被人家看。」

很多台灣的同學跟我說,日本女生很會化妝、穿衣服又都很有品味。實際上在日本,很多女生注重自己外表的原因,都是因為自己生活的大環境底下不得不這麼做──為了穿「正確」的衣服,在夏天的烈陽下她們還是選擇穿絲襪,寧願上課遲到也要化好妝才出門,就因為素顏去學校會被問:「妳發生了什麼事嗎?」這樣的風氣,更會一直從大學持續到出社會,甚至在路上有沒化妝的女生,別人還會回頭多看一眼。

日本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帶有明顯民族排他性色彩的國家,就算是已經充分國際化的現在,還是會有一些不習慣自己跟外界環境不一樣的地方。這些造就了他們文化上的一統性,卻也抹滅了很多個性的獨立,只遵從大眾媒體灌輸的觀念而行動固然不會「出錯」,這樣的潛規則,卻也讓我的朋友,竟然連想穿牛仔褲去學校都沒辦法。

   關聯閱讀

「我支持妳」與「幫我代購」──十問十答,日本女孩眼中的臺灣

網路正妹的「普世價值」,讓我迷惘、也讓我憂心

姊的時代,尚未降臨日本職場──從「小妹」到「一姊」的漫漫長路

   關於作者

Yumi Wang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法律學科。媽媽是日本人的台日混血。自小在台北出生長大,對於自己的國籍認同一直保有障礙,興趣是觀察台灣人跟日本人的民族差異。喜歡吃鹽酥雞雞肉飯跟所有油膩的食物。

執行編輯:Christine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