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茶業邁向綠色未來:從種植到包裝的可持續發展探索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永續新聞網

隨著全球環境挑戰日益嚴峻,消費者的期望已不再局限於優質產品,他們還希望企業能夠為地球的未來承擔責任。茶業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行業,正在探索如何從茶葉種植到產品包裝的每個環節實現可持續發展。

茶業正以可持續種植和創新包裝推動環保進程,滿足消費者對環境責任的期待,為地球與未來創造長遠價值。(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茶業正以可持續種植和創新包裝推動環保進程,滿足消費者對環境責任的期待,為地球與未來創造長遠價值。(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茶葉企業如今已不僅僅是製造美味飲品,更肩負著保護環境的使命。從採收過程到減少碳足跡,每一步都蘊藏著改善地球生態的機會。

可持續發展從種植開始

茶葉的風味取決於種植地的氣候和土壤。例如,中國的熱帶氣候與高山梯田賦予茶葉濃郁豐富的口感,而印度北部的溫帶氣候則帶來清新雅緻的味道。然而,面對氣候變化和資源壓力,負責任的茶業企業在選擇供應鏈合作夥伴時,會優先考慮節水、保護土壤和採用有機病蟲害防治方法的種植園。

為了確保種植過程符合可持續標準,有些企業派出團隊成員親自前往種植地,例如中國,與潛在合作夥伴會面,直接溝通並實地考察他們的工作方式。這種主動參與有助於打造透明的供應鏈,並確保每一步都符合環保目標。

此外,採用節能和減排技術的加工方式正在成為主流。例如,減少用水量、優化能源使用以及降低碳排放,這些都體現了可持續生產的核心價值。

包裝革新:重新定義茶飲消費

傳統茶袋和紙杯往往含有微塑料和有害化學物質,不僅危害健康,還對環境造成長期損害。許多企業正在採用創新的環保材料,如壓制紙材、植物性蠟、玉米纖維和甘蔗渣製成的可降解杯蓋。這些選擇不僅安全,還能大幅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某些品牌甚至推出了帶有植物性濾網的創新杯設計,將茶葉直接嵌入杯底,免去使用傳統塑料袋的需求,進一步推動茶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企業正在努力改進包裝技術,例如使用大豆蠟代替石蠟,確保產品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仍保持高品質。這些努力不僅讓消費者能夠享用更健康的產品,還提升了品牌形象。

環保選擇帶來額外成本,但價值遠超成本

採用環保材料無疑增加了生產成本,例如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包裝成本比傳統選項高出約35%。此外,在美國尋找符合所有環保標準並擁有必要證書的供應商仍然具有挑戰性。

然而,環保企業相信,這種投入能為地球和消費者帶來長遠利益。例如,73%的Z世代願意為可持續產品支付更高價格。他們更傾向選擇那些承諾環保並採取實際行動的品牌。這一代消費者在氣候危機的背景下成長,對環境問題展現出強烈關注。他們的購買力和環保意識將驅動未來幾十年的消費市場。

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企業責任,還是一種文化

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消費者同樣重要。企業可以通過分享環保知識、宣傳其可持續發展舉措,鼓勵消費者以負責任的方式消費。

茶葉企業也應該尋求與其他環保品牌的合作,聯合推廣綠色生活方式。這種跨行業的協作能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並為地球的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在全球茶產業紛紛朝向可持續化轉型的趨勢下,台灣茶業同樣面臨如何兼顧品質與環境責任的課題。台灣以高山茶聞名,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孕育出獨特的茶香,但同時也必須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種植風險。思享永續顧問服務公司的賴昱瑋會計師表示,若能將永續理念深入落實到茶葉種植、加工與包裝每一個環節,台灣茶業不僅能保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更能成為環保典範。 台灣茶業一向重視包裝美學與在地文化特色,但在全球減塑浪潮下,如何將環保包材、創新設計與台灣茶文化結合,將成為未來關鍵。例如,採用生物可分解材料、大豆蠟或植物性蠟,搭配能展現台灣特色的插畫或設計,既能突顯品牌獨特性,又可回應國際市場對環保的重視。許多台灣茶品牌已經開始透過自媒體與參與展覽來推廣環保與茶文化,然而更深入的消費者教育仍相當重要。與其他綠色產業或文創單位合作,共同舉辦環保工作坊、品茶體驗或生態旅遊,不僅可以讓大眾更了解整個可持續生產過程,還能擴大台灣茶業在全球的影響力。

外稿
#ESG永續新浪潮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