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開工全身無力、腸胃不適?恐是收假症候群 身心醫教「5招」調整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你有收假症候群嗎?身心醫教「5招」調整狀態。(圖/翻攝自 Pixabay)

▲你有收假症候群嗎?身心醫教「5招」調整狀態。(圖/翻攝自 Pixabay)

9天春節連假結束,大家整理好心情準備上班了嗎?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部主任王紹丞醫師說明,「收假症候群」(post-holiday blue/syndrome)是指假期結束後,因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突然改變、社交應酬增多、情緒波動等因素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不適,是對於節後短期內身心理不適的一種統稱;醫師教「5招」調整狀態,包括強度運動、設短期目標以及適度拒絕窺探隱私。

王醫師表示,「收假症候群」成因包含作息與生活節奏突變,在連假期間常有晚睡、熬夜打牌、通宵聚會或長時間追劇等行為,導致原本規律的作息大幅打亂。假期結後突然要恢復工作或上學,身體需要時間重新調整生理時鐘,如果短時間內不能適應,就容易出現疲勞、精神不濟。過年期間美食豐富,親朋好友聚會頻繁,常常出現暴飲暴食、攝取過多油膩或甜食的情況,不僅增加腸胃負擔,也可能導致血糖波動,影響情緒與體能。春節傳統上是一個強調「團聚」的節日,然而在繁忙的家庭拜訪、長輩關切(如收入、婚姻、未來計畫等)或人際應酬中,可能產生焦慮、壓力或人際衝突;也有一些人對過年期待值過高,或有「節慶焦慮」心態,擔心無法滿足他人期待,而感到緊張。過年期間的各種紅包、禮金或送禮支出,以及回鄉過年的交通與旅遊成本,都可能帶來經濟壓力。

常見的生理症狀包括失眠、睡眠品質下降、胃腸道不適、疲倦、全身無力、甚至會免疫力下降讓身體更容易生病。另外也容易出現心理症狀 ,像是返工或返校前夕,對工作或學業進度的擔憂,以及對家庭人際的壓力;還有歡樂的節慶氣氛突然結束,容易出現節後「落差感」,或覺得期待落空;以及過度放鬆後,短時間內難以收心,工作或課業效率降低。

全身疲倦、腸胃不適,都是收假症候群的常見症狀。(圖/翻攝自 Pixabay)

▲全身疲倦、腸胃不適,都是收假症候群的常見症狀。(圖/翻攝自 Pixabay)

王醫師提供5項因應方式;第1建議逐步調整作息,在假期結束前,就開始將就寢與起床時間慢慢往平日規律作息靠攏;第2若有時差或長途旅行,可利用午間短暫休息(power nap)來調整身體狀態,避免過度疲憊;第3無論是春節期間或之後,適度的運動與活動,可嘗試做一些低強度運動,如散步等,有助於舒緩壓力、保持身心靈平衡。

第4面對與家人、親戚的互動心理焦慮,可事先設定好自身的「心理界線」,接納自己能做的程度與狀態,若遇到長輩詢問個人隱私、經濟或婚姻壓力,可以以溫和但堅定的方式表達,必要時,學習適度拒絕,或轉移話題,適時尋求情緒支持,可以與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傾訴,分享近況和壓力。

第5規劃緩衝期與目標,在重返工作或學校的前幾天,可以先將工作計畫或課業進度做一個簡單的整理與排程,降低突如其來的壓力,更可以在假期後的第一週,設定易達成的短期小目標,讓自己重獲成就感,逐漸走出節日後的懶散與空虛。

王醫師表示,只要個人能保持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重視與調整個人情緒,不要過度焦慮與自責,多給自己一些緩衝與適應的空間,絕大多數人都能夠在幾天到一週內逐漸回到正常的日常節奏。如果壓力或不適持續較長時間,或嚴重影響到工作與生活,則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或心理諮詢,以獲得更進一步的協助。

#收假症候群

【94要客訴】曹董10萬連署送中選會!26藍委面臨罷免2025.02.03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