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楊惟甯報導
![財政部回應「每人普發1萬」議題。(圖/財政部提供)](https://attach.setn.com/newsimages/2022/03/29/3587652-PH.jpg)
▲財政部回應「每人普發1萬」議題。(圖/財政部提供)
財政部近日公布2024年(113年度)全國總稅收實徵淨額,經遞延入帳後總額達新台幣3兆761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並較原預算數多出5283億,刷新稅收超徵紀錄。國民黨團提出「還稅於民」方案,主張應比照2022年經濟果實共享政策,每位國民普發1萬元現金。對此,財政部回應,依據《公共債務法》及《預算法》,超徵稅款應優先用於減債,而非直接發放現金給全民。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羅智強、張智倫等人於今(12)日召開記者會,批評政府對於稅收超徵的處理方式,認為既然稅收超出預期,就應讓全民共享經濟成長的成果。國民黨團表示,2022年政府曾以「經濟成果共享」為由,發放每人6000元現金,如今超徵金額更高,應該進一步提高發放金額至1萬元以回饋納稅人。
國民黨團強調,普發現金可刺激消費,帶動內需經濟,同時提升政府財政運用的透明度,避免超徵資金用於其他不透明用途。
對於國民黨團的提議,財政部則強調,超徵稅款的運用必須符合法定規範。雖然去年稅收超徵達5283億,但其中只有3757億元進入中央政府,其餘部分包含802億元屬於地方政府財源,724億元則流入特種基金,如長照及健康福利捐等用途。
此外,依據現行法規,政府需優先減少舉債,並依法還本至少5%,即1150億元。由於立法院曾調高歲計稅入,使得實際還本額度需補足至1158億元,最終財政部已於去年底增加還本金額至1358億元,以減輕未來財政負擔。
財政部進一步指出,2022年普發6000元現金的背景與當前情勢有所不同,當時政策是基於疫情後經濟復甦的考量,政府希望透過現金發放刺激內需,進而帶動整體經濟成長。但目前台灣經濟已回歸正常發展,政府的財政規劃應以長遠角度出發,確保財政健全,而非一味進行現金發放。
面對財政部的回應,國民黨團仍主張政府應重新審視財政運用方式,強調過度舉債將影響未來財政彈性,若有超徵稅收,應適當回饋給國民,而不應完全用於減債。黨團也呼籲政府應與立法院溝通,透過適當的財政規劃,在確保財政穩健的同時,也能兼顧民眾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