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照走入社區 「兆元商機」吸引企業、醫療機構投入

記者丁士芬、賴威宏/綜合報導

長照一年商機高達上兆元,最新的長照,出現一個新名詞,叫減法照顧,只要進到日照中心,凡事都要自己來,讓長者動動腦,動動手,而且就開在社區裡,經營者是錸德企業,甚至現在還有全新的長照遠端照護,長者只要在家,就連利用雲端科技,和醫院連線,提供更多加值型的長照服務。

長輩:「能夠活著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正因為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份溫暖。」

照護員:「下午有做麵包的教室,你要做麵包嗎?今天做饅頭好嗎?我們把它貼在,我們的名字貼在一點,來,這手拿起來。」

抬起顫抖的手,慢慢把名條貼在行程表裡,小小格子要貼的又正又齊不容易。但錸工場(來工場)就是要凡事自己來。

照護員:「來,我們自己走過來,很好,今天走得很好喔!」

照護員:「喔好,全部放下去。」

量麵粉,照護員在一旁小心指導,再揉成麵糰準備做饅頭,看似簡單的「家常便飯」,但能自己動手,對失智的老董事長來說卻是大大成就。

照護員:「這要大力一點把它揉下去喔!好不好?這樣我們拿筷子拿夾子,手才會比較有力。」

照護員:「(饅頭)要做給老闆娘吃喔!老闆娘有愛吃嗎?」

老董事長:「上次做的,他都好開心。」

他是錸德集團董事長葉進泰,高齡90歲了,4年前罹患輕度失智症,還因為中風只能坐輪椅。兩個星期前來到日照中心,和「純照顧」模式不同,在這裡要做什麼得自己決定、自己動手,目的要激發老人家「失去的生活能力」。短短兩星期,老董事長已經可以重新拄拐杖走路。這樣的長照模式,有個新名詞叫「減法照顧」,顧名思義老人「被照顧」的事要越減越少。

日照中心執行長楊蔚芬:「我幫我們的同仁找了很多麻煩,我說其實一個餐盤最好洗,可是我們還是模仿在家裡面,長輩他會用碗會用杯子會用盤子。很多人會問我說,這樣子不怕長輩打破嗎?我說可能是我們同仁打破的比長輩還多。」

用餐區採取的是開放「自助」模式,走道兩邊有扶手,看似雜亂卻有障礙設施。200坪的日照中心,營造的是「家」的感覺。

開在科學園區裡,員工上班把父母直接送來,下班再一起回家,這是「錸工場」的初期規劃。長照服務不再是「機構」,導入「托兒所」概念,要讓長照進入社區。

楊蔚芬:「現在因為少子化,有很多的學校其實都有一些閒置的一些空間,或是鄰里都有一些閒置的一些空間。我們也很希望說,是不是能加快在這一方面,可以整合比如說我們做日照中心跟學校,其實老人看到孩子們的那個笑容,比看到我們還要更開心。」

從「前端」解決問題,像這樣的日照中心,早上8點到下午5點,一位長者一個月收費16000元,而且就在上班園區裡,省去接送交通費。但一般24小時的長照機構,公辦民營的一個月收費26000元起跳,私立財團法人辦的更貴,要3、40000元以上。照護30名長者,就能替政府省下至少30萬元。也因為看到「前端」商機,吸引更多企業投入,其中也包括最新的長照科技,不少業者切入遠端照護,把長照醫療帶進社區。

62歲的陳先生有心血管疾病,出院以後,醫生配了一套攜帶型心電圖,只要在家突然不舒服,兩手輕壓感應器,檢測出心電圖。陳先生的數據透過手機,直接上傳到雲端資料庫,在醫院的護理師即時接收,立刻分析數據。

護理師:「你那個心電圖的部分,在昨天的那個上傳時間,8點多的時候有沒有不舒服的狀況?」

護理師:「這個部分看起來其實就是心律不整的問題,那通常發生的時候,我們收到資料就會和病患聯絡,確認一下當時在這個狀況有沒有所謂心悸、胸悶等等。」

台灣目前老人在宅照護比例高達88%,衛福部的遠端醫療計畫已經推行十年,但以北部醫院來說,搭配遠端科技,一個病患一個月收費大約在1500元到6000元左右,普及率還是最大問題。

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洪崇烈:「因為老人的疾病多是慢性,會反覆發生,所以透過長照和遠距醫療的配合,期望能降低3到4成的再住院率。」

老化是危機但也是商機,根據統計台灣銀髮族消費市場2025年產值上看3.6兆元台幣,吸引企業和創業者躍躍欲試。未來的長照要從多面向走入社區,就像小英總統講的,回歸「家」的根本,才能讓即將上路的長照法走得更長遠。

三立iNEWS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67日 陳佩琪臉書頻發文惹「串證」爭議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