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文/Nat Lin/Half Norwegian Half Europe(換日線Crossing)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圍繞在你我周遭的媒體資訊,只要一提到北歐,大多是夢幻、美景、人權、社會福利很好等等。而在我實際來到北歐之前,也與大多數人一樣,覺得北歐就是夢幻天堂,負面的事物,大概就只有瑕不掩瑜的「物價偏高」而已。
但這一切在我實際在此生活之後,慢慢改觀。以挪威來說,第一件衝擊我的事情是:挪威人很友善,但剛接觸時,真的會覺得無比冷酷。
初到挪威的時候,就如以往的印象,景色優美,綠意盎然,大家悠哉地坐在草地上野餐,享受日光浴;湖泊美極了,挪威的小朋友迫不急待要跳下去,讓沁涼的快感襲滿整身,大家就這麼待著,不用特別做什麼事情。慢慢的,時序入秋,班黃色的落葉鋪在大地上,即使有那麼點蕭瑟感,你還是覺得很美,不會特別去思考什麼。
但這一切到了冬天就默默地改變了。人們為了躲避寒冷,走路的速度越來越快,想趕快進入室內給暖氣烤一烤,而太陽不再高高掛,早上 9 點才真的出來,下午 4 點就躲起來了。在北歐迎接第一個冬天的我,當時只覺得:喔,原來這就是以前地理課上過的,位處高緯的地區,日照時間果然跟台灣不太一樣。
直到某一天,一如往常下課後,跟著匆匆的大眾一起去電車站等待電車,走在後面的中國同學很苦惱地問我說,你有 SAD 嗎?當下我只覺得或許她認為我是亞裔美國人不會說中文,但是她也說了「你有」,於是我很禮貌地回應她我會說中文,但是我不難過。
她笑了笑,跟我說她並不是在問我難不難過,而是問我最近會不會感受到鬱悶的感覺,在我思考的同時,她告訴我說其實這是一個病,高緯度地區的人們特有的一種病。
SAD 顧名思義是難過的意思,而這個病名的組成,剛好是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它利用第一個字母組成了這個病名,是一種季節性的憂鬱症,好發在晚秋早冬的時候,成因大多是因為人們無法獲得充足的日照,長期情緒的累積,使得每天有很沈重的無力感,對事情都是悲觀為主。當然,也有部分的人好發期在春末初夏之際,不過比例比較少。
我的立陶宛室友很哀傷的告訴我,他的芬蘭朋友就是因為受不了這天氣環境,再加上心中鬱結而自縊輕生。我也立刻在腦海中浮現 2011 年挪威殺人狂事件,是不是也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才會走上如此極端的一條道路? 而當這些悲劇發生時,他們又花了多久的時間去撫平心靈,避免下一個悲劇再度發生?
再看看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挪威、冰島、瑞士過去一年來有 27% 的成人曾經被精神疾病所苦,雖然沒有直接的研究證據證明 SAD 與北歐各國精神疾病人口比率偏高的直接關連,不過這裡的許多人的確是如此相信著。
挪威的冬天,室外時常就是攝氏零下,寒風刺骨,景色極度寂寥,針葉林的枯枝散佈,似乎沒什麼生氣。很少的日照會讓人嗜睡,可能一張開眼睛已經 11 點,而太陽也不可能高高掛在頭頂上,只是在斜前方默默地注視你,不到 4 點,它就休息了。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生活圈被黑夜限縮了,酷寒的冬天本來就促使大家的活動力下降,在人們外出活動意願不高情況下,各設施的開放時間也因此縮短,進而有點惡性循環。雖然偶爾朋友們會有些聚會,但是在狂歡之後,被黑夜籠罩的我,總是有些落寞,此時,我了解為何人們會需要陽光,也立刻了解為何北歐有所謂的光照療法。
地處亞熱帶與熱帶交界的台灣,人們很難想像太陽有多麼重要,到了北歐,我才知道重要極了。原來,我們每天認為理所當然的陽光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珍貴。
如今,每當新聞報導又在說北歐是幸福國度的時候,我知道背後他們做了多少努力,包含抵抗憂鬱、補助去旅行的機票、獎勵生育等......人在台灣,酷熱的暑期真的是讓人難以生活,大家都在抱怨怎麼可以如此的難耐,但或許你不了解的是,也正是因為有了日照,才會使人變得活潑、樂觀、熱心、對事情有積極感。下次,我還是會抱怨台灣夏天真的好熱,但熱總比酷寒沒有生氣的好,而這也是挪威教會我的一件事:失去陽光,才知道日照的美好。
關聯閱讀
淺談有趣的挪威文化
從瑞典反思台灣:個人主義適合我們嗎?──Interdependence or Independence?
【Nat Lin@挪威】致文化部長鄭麗君:別再等人才成為台灣之光後,才想到要培養他們
作者簡介
Nat Lin/Half Norwegian Half Europe
1990 出生,有著新一代的外貌卻有老人般的思維。從未想過會到挪威生活,2015 年陰錯陽差來到奧斯陸當交換學生,開啟這半年的精彩旅程。喜歡旅遊、政治,來到北歐後,開始記錄在這邊的人、事、物,由衷希望我的所見所聞會與你有共鳴。
執行編輯:Vincent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