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作者:賴品瑀
為了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上萬人陪伴著學生,在立院內外車輪戰了超過一個星期,換來了「已經簽了不能修改、可以逐條審但是不能修改」、以及警方暴力驅趕的回應。當局重複著說「為了經濟好」,卻拒絕了實際說明所謂「利大於弊」,只要求人民應該無條件的信任。
「利大於弊?」服貿在去年6月21日簽署,「先簽後公布」,由於從溝通、談判到簽署的協議過程中資訊未公開,民間及產業界的意見亦無法參與討論,此協議飽受批評。就像去年被罵翻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在士農工商疑惑的神情中,「上帝的聲音」說著「我們也很想用幾句簡單的話讓大家能夠瞭解,但是阿,幾句簡單的話實在無法說明這麼多的政策,因為經濟發展需要很完整的規劃,經濟才能動得起來,所以這些方案當然很複雜。」
的確說了等於沒說,卻也這就是目前當局態度的寫照。當時廣告的最後說著,「重要的是,很多事情正在加速進行中。」是如何加速呢?現在看來,就是不惜在廁所外以30秒不到的時間通過這樣的加速著,更別說為此進行任何的政策環評。
實際上檢視所謂利弊,在經濟部去年7月中旬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將增加台灣的GDP約0.025至0.034%,也就是即9700萬至1.34億美元。但弊呢?身為環境媒體,我們就談環境上的弊吧,因為單就環境上的衝擊,就已讓人深深感到「得不償失」的恐懼。因為土地正是一切的根本,當生態棲地、原住民傳統領域、農地都遭到毀損,人們生存自然面臨危機,屆時其餘的一切都將只是空中樓閣。
服貿協議含括了包括兩岸服務貿易的基本原則、權利義務,未來合作發展方向還有相關工作機制等,協議內容涉及了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遊、娛樂文化和體育、運輸、金融等行業,其中例如環境服務、娛樂、科學顧問等服務,甚至食物也可能衝擊環境。
環境服務業能討得好處? 先說清楚開放廢五金進口幹什麼?
在「環境服務業」中,將開放汙水處理、廢棄物處理、廢氣清理、噪音與震動防治、土壤與地下水汙染整治等服務。當中僅有環保署旗下的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基金管理會與相關業者樂觀看待,認為國內業者擁有的關鍵技術及對岸廣大的環境整治商機,國內的土水專業將成為兩岸貿易的反攻勁旅。
但受其邀請來台的《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剛特‧鮑利(Gunter Pauli)卻直言,台灣應多思考從源頭進行科技整合與跨界合作,不要只關注汙染整治的末端與技術。而是應記取之前西進失敗的產業經驗,以擺脫過去的代工模式,別再只是輸入技術,等到對方學成時便遭取代。
環保署近年著手修改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管理標準,企圖將12項廢五金改列為一般事業廢棄物,使其可以合法進口。圖片來源:我們的島〈進口五金救經濟〉
扣掉了讓當局拿來當樣版的土水整治服務外,其實民間對於「廢棄物處理」一項更感到擔憂。環保署近年著手修改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管理標準,企圖將12項廢五金改列為一般事業廢棄物,使其可以合法進口,甚至表示這些廢五金是珍貴的資源,將用來提供相關業者料源。
但依照目前技術,1公噸的電子廢棄物僅可提煉出1公斤的銀、300克的黃金、150克的銅,但剩下998公斤的電子廢棄物與產生的廢水、汙泥處理的配套到底在哪裡?正是民間團體最為擔憂的部分。是否將重演二仁溪汙染?是否加劇有毒爐渣汙染農地的狀況?甚至為此展開填海造島計畫,而改變海岸與海洋生態?
而且,正是因為兩岸關係過於特殊,若遭視為「境內」,雙方的「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動作便無法受國際「巴塞爾公約」管制與保護。那麼其中一方可能就會成為大量有害廢棄物的堆置場所,都不讓人樂見。若依目前當局對核電廠、核廢料的選址與處置態度,就是往離島、原鄉,等人口稀少的邊陲地帶毫不手軟的強塞,試想,遭到大量傾倒有毒廢棄物的那一方,到底比較可能會是誰?
「一條龍」不行運 陸客團吃喝拉撒 數鈔票的人是誰?
而娛樂、建築、科學顧問等等服務,更可串成「一條龍」來大舉開發國內土地,中國的「熱錢」化身為中資、港資、合資、投資各種身份主導大型的開發案,首當其衝的便可能是風光明媚的東海岸等地,不管是向山、美麗灣等引起社會爭議的觀光開發工程案,都是如此瞄準著尚未高度開發的原住民族地區。
若是觀光發展往不友善環境、只追求豪華享受、爭著獨享「海景第一排」的思維偏斜,除了毀壞千萬年來由時光千錘百鍊的山河風景、毀壞自然生態外,更將摧毀當地的文化與社群連結。
美麗灣度假村揭示了財團進駐原民土地,亟欲營利不顧撕裂當地,同時也展示了政府對於財團展開雙臂,不惜違法的態度。中資如大舉入侵,美麗的東海岸還能安在嗎?攝影林國勳。刺桐部落提供。
事實上,目前花蓮便已經有不少的大型旅館、藝品店為中資所掌握。若依照如此模式,中國遊客向中資旅行社報名、坐上了中資的遊覽車、住進了中資的旅館、走進了中資的藝品店買著中國製劣質而高價的「台灣名產」,或是剷平海底生態而來的紅珊瑚,留下了破壞、汙染及「台灣不過爾爾」的負評,他們的消費金流卻不曾流進當地。
這樣的發展、這樣的圈地炒作,又能如何讓部落得到雨露均霑的經濟發展好處呢?只怕在巨大的飯店陰影處,只能表演歌舞、端盤子的居民,將益發只見到自己的貧窮,而不見自己其實曾經擁有多元豐富的文化資產。
服貿能吃嗎? 拋棄了獨特與珍貴,台灣還剩什麼?
是否反對服貿者,都是不願意面對和全世界競爭的懦弱份子?但筆者認為,真正的全球化觀點,應該就是正視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與意義,而非全然拋棄自己的獨特與珍貴之處,去向崛起中的大國靠攏。因此,在支持菁英追求卓越、支持大財團富者越富的同時,是否也該為絕大多數屬於中下階層的勞動力想想?台灣的環境資源、生產糧食的土地有限而珍貴,卻是多少人安身立命,並孕育出多元創意文化的搖籃。
讓我套用一句網路鄉民筆戰時常用的句型「服貿?那是什麼?能吃嗎?」我要說,真的不能吃,在黑箱裡包裝搶先通過的服貿當然不能吃,攤在陽光下逐筆檢視後的服貿,仍將發現因為真的有毒不能吃。這不只是土地汙染後的糧食不能吃、受傷後的海洋也不能再供給甜美海鮮如此實際可見的問題,而當國共聯手端上來的全是不合胃口且思維單一的豪華大餐,在熱愛夜市多元小吃的台灣人嘴裡心裡,恐怕也將食不下嚥。
也許,放棄了自食其力,便將要自食惡果。抱著「他們吃肉,我也有湯喝呀!」的朋友別傻了,他只會留下有毒的大便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