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文/經理人月刊(口述 / 蔡維奇,整理 / 林庭安)
新世代的求職考量慢慢轉變了!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自1998年起,每年都會進行「百大最佳雇主」(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調查,備受各界關注。自從台北市勞動局在2011年開始頒發幸福企業獎,台灣也吹起「幸福企業」風潮,引發愈來愈多企業主關切員工福利,並且將其做為吸引人才的重要策略。
主要的原因是新世代員工的需求已經和過往大不相同,他們開始希望自己能在一個具影響力、善盡社會責任的企業裡工作。就我在政大商學院的觀察,以前學生畢業後大多會選擇進入外資企業,或是金融、快速消費品等高薪行業,但是近年來,逐漸有同學選擇追求「夢想」,自行創業或投身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
「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劉安婷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放棄在紐約的高薪工作,選擇投入台灣偏鄉教育,希望藉此改變社會。我曾邀請她來政大演講,受到學生廣大迴響,他們非常佩服劉安婷能在職場上實踐理想,希望自己能擁有一份這樣的工作。
美商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國際人才資本與福利負責人Clare Muhiudeen也曾在2010年的一場論壇中表示,Y世代選擇工作時,除了會考慮薪資待遇、升遷發展等基本條件,更期望自己能在一個具影響力、善盡社會責任的企業裡工作。
換言之,當員工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義、能發揮自身影響力,就會產生滿足感,進而帶動工作績效,這就是國內外許多「幸福企業」努力的方向。
新世代的工作期許:好玩又有意義
幸福企業帶給員工的幸福感受,往往體現在下列3個面向中:
1.工作有樂趣:企業應該給予員工正面的情緒體驗,台北市勞動局頒發幸福企業獎的標準,就是能讓員工上班時「打從心底都會微笑」的企業。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曾透過意見調查發現,員工期待「上班要歡樂」,公司便組成跨部門「員工認同小組」,想出讓員工按照節日主題裝扮的活動,如中秋節就有人扮成嫦娥、玉兔,大家爭相拍照上傳,將辦公室的歡樂分享出去。
2.工作具意義:針對如何讓員工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美國獵才公司ReWork前執行長Nathaniel Koloc提出3個建議:(1)創造影響力,確立公司想要對外界造成什麼正面影響;(2)講述故事,向員工傳達公司對企業使命的重視,並身體力行;(3)為員工的未來設想,除了提供好的待遇、福利,也重視員工的專業發展,讓他們有能力實現目標。
綠藤生機創辦人鄭涵睿因為認為現在食物太多加工,對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都不好,決定用行動解決問題。他跟朋友合力種出有機活芽菜,並萃取成保養品,希望帶給消費者更健康的選擇。官網上寫著他們的使命:「讓一個更真實、更健康的永續生活型態萌芽。」選擇加入綠藤的員工,大多認同公司的理念,希望能一起實踐理想,改變世界。
3.工作很滿意:企業努力滿足員工需求,讓員工對工作「讚不絕口」。2013年幸福企業獎得主台灣西門子(SIEMENS)為了讓員工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每天一到下午六點半,電腦就會自動彈出下班提醒的視窗,搭配員工家人或寵物的照片,提醒員工「趕快下班,你的家人與寵物正在等你回家!」
超過10年蟬聯《財星》雜誌百大最佳雇主第一名的Google,也以提供優渥的福利和設施聞名,從食物、按摩椅、休閒設備,到採光、通風良好的工作環境,一應俱全。近年則致力於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險,對員工的照顧可說是無微不至。
然而,企業費心打造友善工作環境,讓員工感到快樂幸福,對企業主究竟有什麼益處?
幸福企業的正循環:員工更滿意、績效更高
從績效面來看,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職場管理和福祉首席科學家Jim Harter等人在2002年一項大型研究中,針對36家企業內部7939個事業單位,探討其員工滿意度,是否會對單位的顧客滿意度、營收與員工流動率等績效指標造成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員工滿意度」(幸福企業的一個重要面向)與「事業單位績效指標」之間的整體相關係數為0.26(依據社會科學研究的標準,屬中度相關),亦即如果某銀行分行或某餐廳分店員工的整體滿意度愈高,該單位的顧客滿意度或營收就愈高,員工流動率則會愈低。
在論證員工滿意度和績效相關性的同時,我認為企業主和主管更應該體認的是:提高員工幸福感與打造友善工作環境,本來就是企業該做的事。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在企業的三大利益關係人(股東、員工、社會)中,員工最為重要,企業應該提供他們「優質待遇、平衡生活,以及有意義的工作!」軟體公司賽仕(SAS)創辦人暨執行長古德奈(James Goodnight)也認為:「企業有很多責任,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成為很棒的工作場所,讓員工開心且努力地工作。」
快樂的員工能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績效,如果企業能夠打造一個能讓員工開心工作的環境,成為求職者眼中的「幸福企業」,也能因此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企業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