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立楨(《螺旋槳邊的歲月 - 復興航空創辦人陳文寬的前半生》書籍作者)
復興航空公司要關門了,我聽到這一個消息之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陳文寬老先生,因為那是他一手創立的航空公司!
我打電話去給老先生,表示想去與他聊聊這件事,但是他表示這兩天他因為身體不太舒服,整天躺在床上,所以讓我等過完感恩節之後,再去他家,不過他倒是在電話裡同我聊了很一會兒有關復興航空公司關門的這件事。
我一開始認為他會因為公司關門而感到感傷,但是與他聊了半天之後,我卻發現他完全沒有任何傷感的心情。
他說根據報章上的新聞,復興今年平均每個月要賠兩億多元新台幣,那是一筆相當大的款項,沒有哪家公司能夠繼續這樣賠下去,因此關門是意料中的事。
▲復興航空創辦人陳文寬(左)與作者王立楨(右)合影。(圖/王立楨提供)
當我問他對於他一手創立的公司就這樣的關門走入歷史,他心中有沒有感到不捨時,他笑著說到,開公司的目的是要賺錢,如果在每月賠那麼多錢的狀況下,而又無法找到新的資金及改進營運輸入,卻還只顧著對公司的感情,繼續認賠下去,那是對公司及投資人相當不負責任的作法。
他繼而表示,在一年之內的那兩場空難,事後經調查都是人為的因素,當公司開始整頓機隊飛行員的訓練時,就應該開始減少航班及人員來控制開銷,但當那些動作都無法改進公司的情況時,那就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了。
他所說的話不長,但是卻讓我在掛上電話後思考良久,他所說的正是我在研究所上企業管理課程時,教授所傳達的理念:「Don't fall in love with your product.」,教授並舉例在半個世紀之前,大家買錶時都是要買瑞士的錶,因為那裡的製造技術一流,做出來的錶能很準確的顯示時間,但是在七零年代日本的電子錶一出來之後,瑞士錶立刻被打的一蹶不振,許多家鐘錶工廠都就此關門。
我們在研究這一個現象時,教授說重要的並不是日本電子錶如何打倒瑞士的機械錶,因為電子錶最初並不是日本人發明的,而是由一家瑞士的鐘錶公司所發明的,但是那家鐘錶公司認為一個好錶就是要有精密的彈簧及齒輪,偏偏電子錶並沒有那些零件,所以那家鐘錶公司並沒有把電子錶當成一回事,而忽略了人們買錶的最大用途是「看時間」,極大多數的人並不在意錶的裡面是電池或是齒輪。如果那家鐘錶公司能意識到開公司的最終目的是「賺錢」,而不是設計更精準的彈簧及齒輪,那麼他們該很快的進入電子錶時代,而不致於淪落到倒閉的命運。同樣的,復興航空公司成立及存在的最大目的就是「賺錢」,一旦營運收入減少,每月要賠到兩億元,而又無法找到新的資金時,關門就成為一個合理的選項了。
陳文寬並沒有受過專業的企業管理訓練,但是他卻很清楚一家公司該如何運轉,他在1958年那架「藍天鵝」失事之後,了解在當時的台灣市場已經無法讓「航空公司」正常的營運下去時,於是他很果斷的將公司的空運業務結束,改成代理其他航空公司的業務及另闢跑道,成立復興空廚,那些在一般人看來是航空公司「附帶產業」的業務,卻讓復興航空公司撐過了二十多年,他當時並沒有因為自己喜愛飛行,而執意地去再買飛機從事空運業務,一直到民航局表示,如果他的公司沒有飛機的話,民航局將要收回公司的營運執照時,他才去買了一架小飛機,對外是說承擔包機業務,但其實就變成了他自己的私人飛機。
他在一百零三歲的高齡仍能很清楚的對於復興航空公司的關門有這樣的認識,而並沒有參插任何對那家公司的私人感情,我認為這就是他這輩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關於陳文寬
廣東臺山人,移民美國,在美國取得飛行員資格。1951年陳文寬與戴安國、蔡克非等多人集資於台灣共同創辦復興航空,是台灣首家經營國內航線的純民營航空公司。1958年10月1日,復興航空因損失一架自馬祖返台北的PBY水陸兩用機,遂改變經營方針,暫停國內航線,此後復興航空以代理國際客運業務及經營空中廚房為主。1983年國產實業投資新台幣二億元買下復興航空公司70%的股份,陳文寬退休,與妻子前往美國,住在舊金山諾布山。(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作者簡介
王立楨
雖然是工程師,但是卻不務正業,喜歡閱讀及寫作,最近幾年出版了下列九本有關中國航空的書籍: 《回首來時路 - 陳燊齡將軍一生戎馬回顧》、《唐飛 - 從飛行員到上將之路》、 《飛行員的故事 - I、II及III輯》、《螺旋槳邊的歲月 - 復興航空創辦人陳文寬的前半生》、《復興航空創辦人 - 陳文寬的冒險歲月》、《空降釣魚台》、《 Senkaku - A Mission Without Order (Kindle version E-Book)》。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想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