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水是生命的泉源,但其實喝水的時機也是一大學問!根據《生命時報》報導,「渴了才喝水,為時已晚」,若能掌握這「10大正確時機」,不僅能有效的補充水分,甚至可以排毒、預防疾病。
▲喝水時機也是一大學問。(示意圖/達志影像)
1.早上起床以後
人在每個晚上大約會流失450毫升的水分,因此早上起床時血液黏稠度較高,溫開水能使血液迅速稀釋,改善脫水情況。且加入一片新鮮檸檬,更有助於排毒、清除宿便。
2.睡前
人體中的水分會在熟睡時流失,導至血液黏稠度較高,若在睡前喝一點水,較能降低腦血栓的風險,但不需要喝多,一兩口即可。
3.下班後
許多上班族在工作期間常常會忘了喝水,長期累積下來反而會讓膀胱和腎受到傷害,導致腰酸背痛而影響了工作效率。
4.吃了重口味的東西後
太鹹的食物會使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水腫,甚至導致高血壓等。所以若吃了較鹹的食物,建議喝一杯白開水、檸檬水或者無糖豆漿,都可以促進「鈉」排出;但盡量避免選用含糖飲料,其中的糖分反而會讓人更口渴。
5.飯後半小時
吃完飯別馬上喝水,若水將唾液和胃液沖淡,可能會影響消化及吸收。建議飯後半小時補充200毫升的水分,且要小小口的喝,才不會引發身體不適。
6.開空調半小時後
開空調會使室內的空氣乾燥,人體中的水分也容易流失,導致鼻腔黏膜過乾,嚴重甚至會引發支氣管炎,所以在冷氣房中待超過半小時就要適時充水分。
7.洗澡後
洗熱水澡身體的血管會擴張、血流量增加,心跳跳動也比平常快,因此洗澡後要小口且慢速的喝溫開水,才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8.便秘時
便秘的一大原因就是「缺乏水分」,這時你可以大口喝水並加快吞嚥動作,讓水分盡快到達腸道,便可達到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排便。
9.發燒時
發燒時會出汗,消耗大量的水分,為了避免嚴重脫水,因此發燒期間補充水分是分常重要的!
10.心情煩躁時
人在痛苦或是煩躁時,人體的腎上腺素會飆升,這時若能慢慢的將一杯溫開水喝完,不僅能舒緩情緒,更能將腎上腺素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