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根據101年國健署報告顯示,子宮頸癌死亡率排名仍居女性死亡率的第7位,好發年齡更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台大婦產部醫師鄭文芳特別指出,成年女性自身清除人類乳突病毒(HPV)能力逐年降低,導致HPV感染風險增加。
根據國健署103年的報告指出,30歲至70歲女性接受抹片檢查的比例為52.3%,雖然抹片篩檢衛教宣導已經推廣數十年,但子宮頸癌仍高居女性發生及死亡排名的第7位。且據104年行政院主計處癌症死因資料顯示,婦女隨著年齡層越大,死於子宮頸癌的順位就越高。
子宮頸癌是由「致癌型人類乳突病毒」持續感染所引起的。隨著年齡的增加,自身清除HPV的能力就越低,感染致癌性HPV病毒的危險度隨之上升。鄭文芳指出,年輕女性的HPV感染大部分是暫時的,其中70%的感染將於一年內自然消失,91%於兩年內消失。但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免疫能力逐漸下降,使得年齡越大,自身清除HPV的能力就跟著下滑;根據統計30-39歲HPV清除能力達62.5%、40-49歲49.2%、50-59歲42.2%、60歲以上只有19.7%。
導致子宮頸癌的真正原因已證實是受到HPV感染,子宮頸癌的預防以抹片篩檢為主,但針對其他部位癌症,如子宮體癌、腺癌、陰道癌或卵巢癌等較無法藉由抹片篩檢而發現。因此,完整防護子宮頸癌,應定期做抹片檢查、HPV病毒篩檢以及子宮頸癌疫苗接種,達到完整防護。
鄭文芳強調,無性行為者,可以直接打子宮頸癌疫苗;有性行為後三年就應接受抹片檢查,就算只有1至2次性行為都要接受檢查,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性行為者,就可能有感染HPV病毒的風險,所以在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前,應先做抹片檢查,看細胞有無病變,以及HPV病毒檢測,看有無受到HPV病毒感染,結果都呈現陰性,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後的保護力,等同於從來沒有性行為者接種疫苗後的效果。
鄭文芳進一步說,倘若檢查出有受到HPV病毒感染,還是可以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只是該疫苗是屬於預防性疫苗,如果是遭到HPV第16型感染,打疫苗能預防第18型,但無法治療第16型。國內疫苗適應症過去是9歲至26歲,現在台灣放寬到9歲以上就可以接種。
▲醫師鄭文芳呼籲,有性行為後三年就應接受抹片檢查,以降低罹患子宮頸癌風險。(圖非新聞當事人/Flikr CC授權/原作者Raelene Gutierrez/網址http://bit.ly/2gT1y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