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觀點/空運來台原汁原味的歐洲聖誕市集,可真存在過?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KC/換日線Crossing

伴隨著大街小巷亮起的造型燈飾、商店中的聖誕應景音樂、報章雜誌電視廣告中的聖誕節促銷活動,無論是在歐美國家還是在亞洲,令人眼花撩亂的媒體訊息都只為了傳遞一個相同的訊息:聖誕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最近一支波蘭拍賣網站的形象短片在網路上造成不小的效應,甚至成為英國 BBC 的新聞話題。3 分鐘的短片內容描述一位年邁的老爺爺,在網路上購買了一本初級英文指南,只為了能在聖誕節時順利前往倫敦造訪兒子一家人。這支廣告的成功多半是引起了歐洲觀眾的共鳴:聖誕節,就是一個即便須費盡千辛萬苦、翻山越嶺也得要家人團聚的日子。

▲影片來源: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雖然聖誕節在台灣可謂是 12 月的高潮盛事,但老實說,我還從來沒有和原生家庭一起在教堂慶祝過耶穌誕生的經驗。自從到外地求學和工作後,在台灣的聖誕節多半是和朋友同事相聚度過。在日本,根據日劇漫畫的公式,聖誕節似乎也偏向屬於情人或是朋友相聚的日子。相較之下,聖誕節在基督信仰為主的國家似乎還是有較深刻的宗教性質。

歐陸拉丁語系例如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中的聖誕節都源自拉丁文的「耶穌誕生日」,傳統上聖誕夜當天的午夜是前往教堂參加午夜彌撒的神聖時刻。近年我曾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聖米凱爾總主教教堂,參加過一次聖誕夜彌撒,即使在寒冬夜半,不少家庭仍攜家帶眷全程參與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宗教儀式。在英文中,聖誕節 Christmas 一詞則是源自於紀念基督出生的彌撒(Mass of Christ),聖誕夜彌撒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相較之下,亞洲的聖誕節似乎的確缺少了些基督信仰儀式,也因此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歐美部落客佯裝困惑,實為批判性地質疑亞洲人在缺乏了解聖誕節的宗教意味下,充斥資本主義猶如東施效顰的聖誕「購物」節。

▲Montepulciano 2016 聖誕市集。(圖/KC提供/換日線Crossing)

一窺波蘭天主教的聖誕節傳統

然而究竟何謂真正的「聖誕節傳統」?過去我只知道英國人和美國人會針對火雞大餐究竟應該是要在感恩節還是要在聖誕節吃大行辯論,但是當我接觸更多來自歐陸的朋友之後,才發現在歐陸天主教信仰依舊較濃厚的國家,例如波蘭的聖誕節傳統可是和我過去想像中的聖誕節有所不同。

曾受邀參加一對居住在蘇格蘭老夫婦舉辦的聖誕夜晚餐。老先生是土生土長的蘇格蘭人,而太太則是移居至英國的波蘭人。由於掌廚的是波蘭媽媽,想當然爾,我們所體驗的是(改良後的)現代版波蘭式聖誕夜晚餐。首先,最令我訝異的是正統的波蘭聖誕晚餐中,12 道料理全部都是魚肉。曾經受波蘭帝國殖民文化影響較深的地區,包括立陶宛和烏克蘭,迄今傳統上仍應該要避開紅肉,只吃屬於窮人的魚肉料理以紀念耶穌基督窮困的出生。

為了保持魚肉的新鮮,甚至在波蘭還衍伸出活魚要養在家中浴缸至少 3 天才能殺魚的奇妙習俗。此外,波蘭老媽媽說在她小的時候,12 月 24 日當天在聖誕夜晚餐前是完全不進食,直到天空中出現第一顆星星才正式宣告晚宴的開始(但這個傳統似乎已經越來越沒落)。

其他意想不到的細節還包括裝飾以及清理搬除聖誕樹的時間點,從老夫妻口中我才得知原來英國和波蘭之間就有著截然不同的教義,因此在英國聖誕樹只佈置 12 天(Twelvetide),從 12 月 25 日到隔年 1 月 5 日;但是在波蘭聖誕樹可是會一路放到 2 月 2 日。假使西方廣義基督宗教的國家之間都存在著如此大的差異,聖誕節所謂的傳統是什麼?這不禁又讓我想起最近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的歐洲聖誕市集。當我們擠破頭要搶著進去標榜「空運來台原汁原味」的歐洲聖誕市集,身為台灣人的我們,究竟期待的是誰的傳統,誰的文化?

我在歐洲感受到的是「全球化」的聖誕市集

近年在歐洲打轉,趁著聖誕假期當然得到周遭的聖誕市集踩點,感受一下歐洲的獨特節日氣氛。除了英國牛津、約克、愛丁堡和格拉斯哥的聖誕市集,我還造訪了一些歐陸的聖誕市集,包括幾個在義大利托斯卡尼一帶的小城市、比利時布魯塞爾、荷蘭馬茲垂克以及一個在荷蘭當地小有名氣的法肯堡(Valkenberg)洞窟聖誕市集。 這個洞穴市集標榜著在靜謐的洞窟環境中,搭配豐富的手工裝飾以打造獨一無二的聖誕氛圍,為此我們一家人特地從布魯塞爾驅車前往荷蘭一探究竟。即使是位在有點偏僻的小鎮,在洞穴入口的售票亭前仍難能可貴地排起了不小的人龍。

▲Municipal Cave 洞穴聖誕市集。(圖/KC提供/換日線Crossing)

我仍然記得進入洞穴前滿心期待能在結束後更加了解荷蘭小鎮當地的聖誕傳統。殊不知,等待著我的除了缺乏獨特性的塑膠燈飾和裝飾品,只剩下大量 Made in China 和聖誕節毫無關連性的衣物、皮件,和美容藥品。也許洞穴內牆上隨著燭光搖曳的人影以及特殊的迴音效果的確是一般戶外廣場上的聖誕市集難以比擬的,然而,當市集內唯一和荷蘭當地有關的展示,僅是一攤在荷蘭隨處可見的現烤焦糖餅攤販時,這個所謂的聖誕市集不過就是當地人發觀光財的藉口罷了。

在經歷洞穴市集的震驚之後,一行人還是決定要再給荷蘭一個平反的機會,前往馬茲垂克的主要聖誕市集。乍看之下,地處荷蘭、比利時、德國交界處的馬茲垂克似乎稍微展現出了一些歐陸特有的聖誕氣氛,商店攤販結合多種遊樂設施,愉悅和平的氣氛一方面讓我們一行人稍感安慰,卻又不免為稍早傻傻付費進場的行為大感不值。

但就當我們開始享受馬茲垂克市集的熱鬧氣氛時,在圍巾、手套等避寒衣物的攤販裡,我居然看到了無論是花紋還是材質都和我身上一模一樣的羊毛圍巾。唯二的差別之一是我脖子上的這條圍巾是稍早前在英國愛丁堡的聖誕市集買的,之二則是這條圍巾的價格在荷蘭明顯的比英國低上不少。我想,那一天破滅的不只是我腦海中對歐洲聖誕傳統的高期許,更是我對歐洲聖誕市集肯定存在各地難以取代獨特性的樂觀想像

當中國的商品飄洋過海充斥全球,所謂的聖誕市集,似乎只是另一個全球化市場的展示區。抑或是讓當地店家能在年末大賺一筆的銷售活動。能稍微顯示各地民情習俗的僅剩下少數食品攤販,例如在英國的香料熱紅酒(mulled wine),義大利的 Panettone。但是,要先有心理準備,這類特殊食物在特定節日可是價值不菲!

不過,人生總是在夢想幻滅後還是得向前走。在經過一趟歐洲聖誕市集的洗禮之後,我才了解真正的文化傳統還是得回歸到人本身。所謂的聖誕傳統,也許只會存在當地居民的生活記憶,而不是營利導向的商業活動。也因此,當台灣百貨和航空業者導入所謂的歐洲耶誕市集,除了歐陸特有的木製小屋,最原汁原味呈現的應該就是企業的營利概念。在全球市場單一化的時代,我想歐洲人,尤其是年長一代,他們的失落感肯定不會少於那些拿著現金券進入法式聖誕市集,卻尋覓不到所謂「傳統」歐洲商品可下手的台灣民眾。抑或,真正的問題也許應該是,我們心目中所謂的的歐洲聖誕傳統是否實際存在過呢?


   關聯閱讀

荷蘭人的聖誕與跨年──玻璃房裡「比善心」

你的聖誕怎麼過?愛爾蘭大學生第31年露宿街頭,募款近700萬幫助街友

在鼓勵消費無所不在的當代,談談「極簡主義」The Minimalism


   關於作者:KC/CHAOS歐亞跨界筆記

愛好藝術及歷史,故從教育界轉向藝術史跑道。曾旅居加州、比利時、義大利、英格蘭等地,目前則享受著蘇格蘭淘氣善變的氣候。 
從生活細節中觀察並省思不同國家的文化質性,希望透過文字與大家分享歐洲人文藝術超越地理疆界,對台灣七年級價值觀帶來的衝擊性。


執行編輯:YUKI
核稿編輯:郭姿辰

  本文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