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從10日起退出台灣市場,台灣成科技脫軌之島?國家發展委員會前主委管中閔強調,也許短時間內會少看到,但不認為Uber會完全退出台灣。
前政務委員蔡玉玲及管中閔昨(7)晚在網路媒體上剖析共享經濟大平台下的台灣新創困境。對於Uber即將撤出台灣市場,管中閔認為,也許短時間內會少看到,但不認為Uber會完全退出台灣。
▲10日起Uber將退出台灣市場。(圖/記者周筠羚攝影)
管中閔表示,若Uber今天只是資訊平台業者受到的管制應該很少,但當涉及健康、醫療、運輸等公眾安全利益時,在任何國家都必須要有適當的監管,不是政府特別愛管,因為這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
蔡玉玲表示,台灣政府目前對Uber納管、納保、納稅的要求,與Uber發源地美國加州TNC要求一模一樣,以國家角度來講,當Uber可以答應其他國家的要求,而台灣必須思考當我們提出相同條件時,為什麼Uber卻不能答應。
蔡玉玲強調,Uber定位為資訊媒合服務,即司機若與乘客間有糾紛時,Uber不用承擔責任,但Uber這樣的定位,沒有幾個國家可以接受。
蔡玉玲說,若Uber今天在台灣出事,Uber是否可以拍胸脯表示負責,同時,我們也不樂見Uber全球財報中台灣是最賺錢的市場。
管中閔指出,政府提出多元計程車方案就是看到Uber所帶來的衝擊,也顯示政府對創新的容忍,但Uber從頭到尾在談判底線上寸土不讓,卻寄望政府的退讓。
管中閔說,若Uber今天可以在台灣重新來過,用其系統過濾更好的計程車司機,與計程車司機合作,並選擇納管,則是雙贏的制度,同時,配合政府推動多元計程車方案、費率以及車輛管制等規定的鬆綁,台灣計程車產業將可獲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