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電子報/人謀不臧的兩岸政策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吳子嘉/美麗島電子報

蔡英文政府上任迄今已逾9個月,她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基礎與理由,堅持用一種被不少北京涉台人士認為是「忽悠」的態度,來處理兩岸關係倒退的棘手僵局呢?從本報在上月底所發布的「二月國政」民調來看,或許已足以解釋。 

根據「美麗島民調」顯示,儘管有55.9%的民眾認為蔡總統對兩岸關係所持立場與做法,「不利」於台灣整體經濟;有47.5%的民眾,認為蔡總統對兩岸關係所持立場與做法「不利」於國家安全;而且,有高達65.6%的民眾,認為蔡英文「應該」和中國政府談判,雙方協商未來兩岸關係的共同基礎,而且取代「九二共識」。 

以上這三項數據,都指向蔡英文目前的兩岸政策,其實是不被大多數的台灣人所肯定的;而且是認為蔡英文有必要進一步以更積極的態度,適時調整兩岸政策,與對岸協商出足以能取代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 

只是,當「美麗島電子報」進一步詢問,「請問,如果兩岸政府要進行任何談判,要先表示接受兩岸都屬於一個中國的一部分,在這種情形下,您贊不贊成蔡英文總統和中國政府進行談判?」在此項前提下,有47.2%的民眾「不贊成」蔡總統和大陸當局談判,表示「贊成」的為36.2%,兩者差距達顯著的11%。 

換言之,即便多數台灣人民不滿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但上面這項數據,等於是提供蔡政府一個兩岸政策「不作為」的正當性。 

雖然,這不免有點「選擇性偏聽」的味道,但是,在「近半數台灣人反對以一中為前提協商兩岸共同對話基礎」的數據下,確實是讓原本就缺乏處理兩岸關係意願的蔡政府,更加有了不動如山、以拖待變的「民意基礎」。 

同時,這也讓蔡政府能把兩岸關係倒退的責任,除了能推給北京之外,也多了一項「台灣民意不贊成一中」,讓蔡政府的國安團隊,更能夠繼續倒頭呼呼大睡! 

▲總統蔡英文(圖/三立新聞網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只是,這種「選擇性偏聽」人民聲音的方式,真的可以被蔡政府視為在兩岸政策上不作為的好理由嗎?更進一步來說,蔡政府對於兩岸僵局的情勢研判與對策,恐怕也已陷入一種失準的狀態。 

為何會這麼說?首先,造成目前兩岸僵局的基本問題,是雙方無法建立彼此可接受的共同政治基礎。中方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而蔡政府的替代方案僅止於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拒絕公開陳述:「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 

差距雖明顯存在,並不表示不能溝通。只是,這段期間以來,蔡政府未能正確掌握情況,因而犯下某些基本上的錯誤,最嚴重之一,就是誤判北京當局的決策模式。 

蔡政府認為,靠著「高層人際關係」,可以改變兩岸基本情勢。也就是說,蔡政府以為,只要搭上習近平的個人關係,直接和習對話,就可以取得習的支持與諒解,也不必在「一中」這個問題上做任何讓步。因此「尋求和北京高層關係良好人士」,就成了當前蔡政府兩岸政策執行的核心思維。 

令人不解的是,蔡政府誤以為靠著高層人際關係,就能處理好兩岸關係就算了,怎麼連找來「打點兩岸關係」的人都出了問題? 

第一位雀屏中選的人士就是田弘茂。此老長期吹噓他和中共高層關係良好,曾經到處賣弄他和江澤民合照的相片,爭取擔任李登輝的兩岸密使,結果被老李識破拆穿,政界蔚為笑談。 

如今,蔡英文不知為何居然迎為座上賓,海基會一如預期般地一事無成。田弘茂上任至今,未見好事,唯一足以為媒體報導的,就只有他曾經出言恐嚇李遠哲的舊帳,丑聞如影附隨,一場鬧劇,騰笑海內外,但就是未見到這位代表蔡政府與對岸溝通的海基會董事長,在這段時間與北京高層有任何互動。 

就因為海基會有田弘茂在當任董事長,使得這個單位僅剩下一個功能,就是偶爾開開記者會,滿足媒體提問的需求,說到底就是一個無關痛癢的「大陸事件新聞會」。 

另外一例即是宋楚瑜。他代表蔡英文總統參加APEC,行前私下放話兩岸破冰,舍我其誰,高調宣稱「反對台獨」,當時整個民進黨為了尊蔡,不見任何一人反對宋的「反對台獨」,甚至還給予他高度期待。 

返國後,宋楚瑜向蔡英文總統簡報時,口沫橫飛、眉飛色舞,宣稱和習近平會面八小時,對外交待過程,神神祕祕。結果,就在蔡、宋會後不久,全球媒體就收到大陸傳出APEC休息時間「習宋會」的現場畫面,只見宋楚瑜亦歩亦趨緊追在習近平之後,渴望求見卻又不得其門而入,神情從緊張到錯愕,和習近平的休休有容相比是大相逕庭。 

這場「習宋會」,丟盡台灣人的臉。而這個畫面,在全球媒體大量傳播後,宋從此消失在公眾面前,自此人間蒸發。 

面對蔡政府嘗試仰賴「高層人際關係」來處理兩岸問題,以及找錯幫手來解決兩岸事務,過去這段時間,筆者曾經和中國大陸朋友談及,台灣領導人相信這些「非正規的操作策略」,這讓某些負責的主事者聽到後完全無法接受,直接挑明地說,大陸是個大國,如果沒有規矩,就沒有辦法治理;兩岸無小事,還是得要按部就班才能推動雙邊關係,旁門左道的人或事,最好不要扯進來。 

蔡政府必須理解到,美國國務院前副發言人、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計畫主任容安瀾曾清楚表示過,兩岸關係的重要問題並非「一中」,而是台灣的獨立;他也說,「台灣總統蔡英文可以表明獨立不在議程,也可以在適當情況下凍結台獨黨綱,這可能是北京可接受的方式,前提是在蔡英文的政治地位允許情況下,但目前情況並非如此。」 

容安瀾所謂蔡英文總統的「政治地位允許情況下」,就是清楚指出,目前蔡英文陷入執政焦頭爛額的困境,施政滿意度下滑的蔡總統,其實,並不具備「凍結台獨黨綱」的政治能量。 

這一席話,也呼應了「美麗島民調」此次所做的民調數據,解釋為何蔡英文政府不願、也沒有能量在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協商中,對「一中」或「凍獨」做出任何讓步。 

因此,在蔡英文缺乏意願與能量處理兩岸問題的大前提下,此刻可以確定的是,未來打開兩岸僵局的人,應當不會在台灣方面。如果發生,則只有大陸當局有這個能力。 

只是,大陸方面是否有這樣的需求,則必須進一步觀察世界局勢的變化。畢竟,大陸也不希望台灣變成中美關係中的麻煩角色,或許一種以風險控管為低度目標的策略,可能更加符合中國大陸的需求。 

過去,蘇起在談到國際政治迥異於國內政治時,說過一句玩笑話:「如果小國與小國爭執,爭執會消失;如果小國與大國爭執,小國會消失;如果大國與大國爭執,聯合國會消失」。 

雖然這是玩笑話,卻是嚴肅的警語。因為,台灣和中國目前的爭執,就是如何避免「國家消失」的命運,而「美麗島民調」對蔡政府過去的表現並未給予肯定,而未來的國際情勢,更是變化多端、危機四伏,2017將是美中大國磨合角力的一年,回頭看蔡政府在內政與外交問題上的左支右絀,令人對台灣的處境確實感到極度憂慮。 

但無論如何,台灣的迴旋空間雖不大,而蔡政府的國安、兩岸團隊雖然欠缺解決實質問題的能力,蔡英文也沒有意願和能量處理兩岸問題,但台灣難道真的只能一籌莫展,每況愈下嗎? 

其實,對岸的領導人習近平,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內部有十九大換屆的壓力,外有不確定的美國川普總統,川普雖暫時不會挑釁,誰也不知道會維持多久。中美關係暫時似乎沒有爭執,潛在的深層結構矛盾依然存在,隨時一觸即發,台灣牌必然是川普隨時可用的廉價籌碼。因此,此時此刻,努力營造一個外部穩定的環境,才能符合北京當局的需求。 

回到兩岸問題,目前雙邊全面停止官方、半官方溝通管道,也大幅降低中國大陸控管危機的能力,台灣隨時有可能變成中美關係的麻煩,這當然不符合中國大陸的利益。 

尤其,習近平肩負著歷史的使命,世界歷史也發展到重要的關鍵時刻,習近平註定是創造中國歷史的人物,兩岸關係的僵局只是大歷史中的一頁重要篇章,和平發展是不可逆的歷史必然,當下雖面臨看似無解的兩岸危機,「危中有機」,或許是未來的通關密語。 

因此,筆者建議中國大陸政府應恢復海基、海協的溝通管道,從低層級的交流互動開始,這些都可以在一定條件之下進行開放。蔡政府也應該立即停止打高空的作法,努力創造一些互動條件,兩岸低度互動開始絕非緣木求魚,就看蔡英文能否回過頭,重新盤點兩岸政策思惟,整頓部隊再出發。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67日 陳佩琪臉書頻發文惹「串證」爭議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