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100所學校營養午餐 每日廚餘達10公噸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指出,根據台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統計,該公會負責的100所台北市公私立學校,一日就有10公噸廚餘量;會造成這樣的現象,除了大鍋菜烹調方式造成對口味的限制外,飲食教育的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番茄,水果,蘋果,拔樂,纖維,蔬果(圖/記者李鴻典攝)

▲董氏基金會表示,讓孩子理解飲食文化、認識食物起源,可減少對食物的浪費。(圖與新聞內容無關/記者李鴻典攝)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副主任陳醒荷表示,飲食教育(簡稱「食育」)已成全球趨勢,包含日本、英、美、瑞典等國紛紛推動,日本更將「食育」當作德、智、體、群、美等五育的基本,因為他們相信,從孩子盤中的食物,就可以想像出孩子的未來。

陳醒荷指出,孩子對食物的認識不夠,容易出現偏挑食、常選擇不夠健康的食物、或者習慣以營養補充品取代原態食物,導致過輕、過重、肥胖等體位兩極化情形,長期下來會對健康帶來傷害。

▲董氏基金會提醒,孩子若偏食,長期下來會對健康帶來影響。(圖為模擬畫面,與新聞內容無關/記者李鴻典攝)

此外,「食育」的缺乏,還會造成食物的浪費。陳醒荷說,根據台大亞太糧損資料庫顯示,台灣一年浪費的食物,可以堆成60座101大樓(以放入90公分廚餘桶計算)。這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學校午餐上,根據台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統計,該公會負責的100所台北市公私立學校,一日就有10公噸廚餘量。陳醒荷進一步說,造成食物浪費的原因包含,受限於午餐成本以及大鍋菜烹調方式造成對口味的限制,還有一部分則是因為飲食教育不夠深入;反之,如果能讓孩子理解飲食文化、認識食物起源,除了培養孩子對各種事物的尊重之心,也可以減少對食物的浪費。

董氏基金會多年來積極於校園中推動「食育」,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分享,飲食教育對培養孩子的飲食行為是有正面影響的,曾有學校在持續2年食育後,讓學生平均每天多吃74克蔬果;合作的學校裡也有老師分享,自從孩子接受食育、學著自己種菜、照顧菜園後,對午餐不再挑食、也不會浪費食物、還會把青菜都吃光,廚餘量也跟著減少。

為擴大食育力量,董氏基金會推動「提升兒童食育力」校園深耕計畫,希望能夠建立完整而有效、有趣的校園食育模組,在未來供全台小學使用。支持董氏基金會「提升兒童食育力」計畫,可在4月29日(星期六)前,至全台全家便利商店零錢捐箱投下您的一份心力。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